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升级,一直致力于将美国拉入战争的丘吉尔,长舒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苏联加入到反法西斯阵营,对英国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于是,这位反苏分子,破天荒地支持苏联抗击德国。
德国的大举进攻,着实让日本人兴奋不已。他们一面实施“关特演”,准备进攻苏联,一面强行进驻法属殖民地(今越南)南部,控制了8个机场和2个海港。敏感的罗斯福,立刻宣布禁运石油并冻结其资产,一下子卡住了日本人的脖子。
近卫内阁想通过恢复和谈,缓解日美关系。
日本强行进驻越南南部,东南亚各国都处在其轰炸机的轰炸半径以内,可以说是其“南下”策略的关键一步,为夺取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做准备。原本借苏德战争,来一个“浑水摸鱼”,没想到美国的反应这么大。
不仅中断与日本的和谈,而且冻结其在美国的资产,以及禁运石油。也就是说,以近卫文麿为首的内阁,严重误判了美国对亚洲的关注度。为了缓和紧张的日美关系,避免与美国开战,近卫文麿觉得有必要进行两国首脑会谈,商量解决问题。
首先,美国禁运让日本军方和民众的反美情绪十分高涨,他们纷纷要求停止和谈、发动战争。但储备的石油仅够维持18个月的现实,还是让近卫必须从长远考虑,“仗好打,可一旦打起来,什么时候收场就不好说了”。好在,现在还有回旋的余地。
其次,海军的态度很关键。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表示,最好不要与美英开战,如果非要这么做,海军只能在前半年拥有优势,一旦拖上一、两年就不好办了。海军作为“南下”的主力也反对与美方交恶,更坚定了近卫与罗斯福会谈的决心。
更重要的是,陆军也不反对。尽管以东条英机为首的陆军,对开战充满信心,但面对日美首脑的会谈,他觉得更像是给美国“下战书”。他建议近卫不要低三下四,直接与罗斯福谈判,谈判不成就宣战。不管怎么说,近卫文麿做好了出访的准备。
消息传到美国,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对此十分高兴。作为“亲美派”以及罗斯福的老朋友,他是最不愿意看到日美交战的,但得到的答复是“罗斯福总统,度假去了”。事实是罗斯福确实不在家,也不是去度假,而是与英国商量大事去了。
丘吉尔希望美国尽快参战,但罗斯福更愿意与日本“谈判”。
1941年8月,随着二战规模扩大,罗斯福迫切希望借助统一反法西斯联盟,提高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丘吉尔更是挖空心心思地将美国尽快拉入战争。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在美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两国首脑进行了首次会面。
随后,二人签署了联合宣言,内容包括: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等等,这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
作为一个尚未参战的国家,美国的声明对轴心国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宣言宣布后,苏联、波兰、比利时、自由法国等10个国家积极响应,并加入同盟。《大西洋宪章》,不仅是同盟国的共同纲领,而且成为日后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按照“先欧后亚”战略,丘吉尔不甘心美国置身“场外”,更不愿意看到其一面主导世界,而另一面在背后发着“战争财”。但罗斯福只得以“参加欧战,是早晚的问题”应付了事。因为,美国国会并没有授权总统加入这场战争。
不过,在对待日本方面,两人倒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以威慑和拖延时间为主,为对付日军“南下”争取时间,按照罗斯福话说:“远东的事情由我办,我可以像哄孩子似的哄他们3个月”。所以,当日本提议首脑会谈时,他爽快地答应了。
罗斯福很和气地向老朋友野村吉三郎,表达了两国首脑会谈的前提。一是,美国十分重视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任何以武力威胁他国的行为,美国都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障地区安全。显然,这是向日本提出战争警告,再不收敛,美国就动手。
二是,因日本进驻越南南部而中断的日美和谈,如果日方停止侵略行为,并按照美国主张的原则去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美国可以考虑恢复双方的非正式会谈。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无非就是惯用的外交辞令,谈可以,谈多久不知道。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