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仗义疏财,礼贤下士,为什么司马光骂他是奸雄?

战国后期,秦国一家独大,齐、楚、燕、赵、魏、韩六国皆对秦国忌惮不已。当时贵族圈中养士之风盛行,大家都试图网罗各方人才,扩大本国实力,为将来对抗秦国出一份力。在所有养士的贵族中,有四人名气最大,他们是: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后世合称四人为“战国四公子”。今天夜读史书就来与大家聊聊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是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齐宣王田辟疆之侄。早年孟尝君的父亲田婴获封薛地,当时齐王怠政,国家大事都交给田婴处理,田婴由此得以专权齐国。

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个叫田文的儿子不仅风流倜傥,还非常聪明。田文经常劝父亲散财养士,田婴觉得儿子的话不无道理,于是在府中养了一批门客。

有一次,田婴想在薛地造一座城,以防将来万一出现不测的时候好让自己有个退路。他的一位门客劝说道:“君难道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捉不住它,用钩子也钓不到它。可是一旦离开海水到陆地,小小的蝼蚁就能将它制服。如今齐国就是您的海水,您能够长期执掌齐国大权,还要在薛地造城干什么?如果您失去了齐国的大权,薛地的城池纵然建造的高到天上,又能保护得了什么?”田婴听后大受启发,遂放弃造城计划。

在经历过这次造城事件后,田婴觉得这么多儿子中田文最具远见,因此有意在自己百年后将封地和爵位传给他。田婴家中的门客们因为受田文恩惠最多,所以都在田婴面前说田文的好话,这更使田文支持率直线上升。

田婴去世后,田文承袭了薛公之位,号曰孟尝君。孟尝君凭着父亲留下的丰厚家产,广纳天下之士,最多时门下食客有三千余人。孟尝君养士并不仅限于有德有才的名士,而是不分良莠,全部通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各国有犯罪记录的逃犯。

孟尝君给门客的待遇非常优厚,不仅帮助他们修建房舍、建立家业,甚至还资助门客的家属亲戚。此外,他对门客的待遇一视同仁,他自己吃什么,门客也吃什么。有一次,一位刚来投奔的门客在吃饭时因光线问题,误以为自己的食物比其他人差,于是愤而离席。孟尝君快步赶上,端过自己的饭食给这位门客看。门客看后认为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于是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这桩血案更是让孟尝君名声大噪,世人皆知孟尝君好客之名,因此争相前去投奔。

孟尝君仗义疏财,礼贤下士,因此他的美名天下皆知。然而宋朝的司马光在编著《资治通鉴》的时候却对孟尝君的为人提出了不同观点。司马光在书中写道:“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名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书》曰:‘受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此之谓也。”

上述这段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说:君子养士是为了惠及天下苍生。一个贤德的人能造福天下,让国内的百姓得利。因此君子养士之道应该是给贤德之人优厚待遇,蓄养一人而使天下万民受益。可是孟尝君不分良莠、不论好坏,盗用国君的钱财,结交自己的党羽,夸大自己的虚名美誉。对上欺瞒君王,对下侵吞民财,这样的人就是个大奸雄,有什么值得颂扬的。

从孟尝君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其实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孟尝君在门客眼里是好善乐施的仁人志士,在司马光眼里则是欺世盗名的奸人之雄。看待一个人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自然也会不同。其实我们今天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能在历史事件中找到相应答案,“以史为鉴”其实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