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武侠,谁都会想到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寺。
金庸《天龙八部》中最大的boss级人物——扫地僧,就是少林门下。
据说,少林派开山祖师“达摩老祖”曾经创造了七十二绝技。
艺术作品中的少林寺固然让我们心驰神往,但现实中的少林寺是让我们刮目相看。
近日,一条新闻引发关注,河南少林延鲁武校举行2020年中国特种兵入伍欢送仪式,28名少林小子带着满满武力值入伍参军。
其实,河南省登封市已经连续5年为部队输送武校学生入伍,而且少林僧人入伍参军报国自古有之,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贴身警卫魏和尚就出身于少林寺。
而且,历史上关于少林武僧从军护国的故事更是源远流长,为一代代中国人争相传颂。
01
十三棍僧救唐王
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少林寺》讲述了一个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虽然电影是虚构的,但真实的历史上,却真有少林寺武僧帮助唐太宗李世民生擒“唐王”王仁则之事。
唐武德二年,原隋朝大将王世充废掉了隋炀帝之孙杨侗的帝位,在洛阳称帝。国号为“郑”。随后封兄长王世恽为“齐王”,王世恽之子王仁则为“唐王”。
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李世民进攻洛阳王世充时,四月二十七日夜间,少林寺僧人善护、昙宗等十三位僧人,和城内司马赵孝宰等人里应外合夺取了轘州城,并生擒了轘州城最高统帅王仁则,交给了唐军。
李世民顺利占领这座军事重镇,三天后,派人封赏少林众僧人,将四十顷田地赐给少林寺,并评价说:“若论少林功绩,与武牢不殊。”
这件事,在类似公文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背面所刻的《少林寺碟》(亦称《赐田碟》)上有明确记载。
只是真实的历史没有电影中来的浪漫,而且,当时的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准确地说,十三棍僧是助秦王李世民生擒了“唐王”王仁则。
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还是作为中华民族的美谈,一代代流传了下来,这也表明了中国人对武术精神的崇尚与痴迷。
02
僧兵的历史渊源
据说,“僧兵”一词出现于宋代,但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许多僧侣或参加农民起义,或直接领导了农民起义。
到了唐朝更是出现了“十三棍僧”这样的故事,《宋史》中也载有钦宗年间五台山僧人真宝率武僧抗金英勇阵亡的事迹。
《水浒传》中,鲁智深也是在五台山出家,被“诏安”后,也成了大宋一名“僧兵”。
但是真正由僧人组成的武装组织,出现在明朝中期。
明初的军制实行“卫所制”,当兵打仗的都是军户。军户一入了军籍,就世世代代当兵,永远不能消除军籍,地位相当于“军奴”。
因此,自朱元璋洪武年间起,就有大批军户逃亡,后来卫所制逐渐消亡,国家开始实行“募兵”。
据《明史·兵志》所记,当时被朝廷征调的僧兵不仅是少林,还有如伏牛、五台等寺院的僧人。
在明朝内忧外患之时,总能看到僧兵为国出征,浴血奋战的身影。
正德年间,一位名号三奇的和尚,被宣调率领僧兵戍守山陕边防,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都调提总兵。
后来,他又率兵远征云南,平定了云南的少数民族叛乱,被皇帝敕为:“天下对手,教会武僧”的名号。
嘉靖年间,倭寇进犯大明,僧兵也成为了抗击倭寇的主力军,目前发现有详细记录的僧兵参战记录有杭州,白沙滩,翁家港等六次之多。
嘉靖二十三年,倭寇进犯杭州,天真、天池两位僧人率领僧兵进行抵御,大破倭寇。这是僧兵参加并取得胜利的第一场抗倭战役。
在后来的战役中,僧兵手持长枪、铁棍、砍刀等兵器,运用中国阵法和战术,奋勇杀敌,保卫国家和人民。
武僧们还兼任军队的教师,教授明军武术,通过武僧的训练,军队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如今的少林寺中,仍有被明政府授予“教师”头衔的塔碑存在。
在这些僧兵中,少林僧兵是几支僧兵队伍中最为骁勇善战的,也正是通过一系列“护国克敌”的浴血征战,才使得少林武术盛誉天下。
03
僧兵抗日、抗美援朝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又一次遭遇日军侵华的惨烈战争,民族存亡之际,本来在寺院静修的僧人们再次加入抗战的队伍中。
他们在全国各地成立有如僧伽救护队、宣传队、公债劝募队、救国协会等僧人抗战团体的城市,有文献可考就已经超过十五个。
据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1938年报告书记载,上海法藏寺僧侣救护队在淞沪会战期间,奔赴战场,冒着日军的轰炸,救护伤员达8273人。
1937年,五台山的和尚们喊着“我们出了家,但并没有出了国”的口号参加抗战了。
这年深秋,聂荣臻元帅来到了五台山,山上的僧人们奏起佛乐,列队迎接。
随后,山西五台山寺庙的一百多名和尚、喇嘛毅然脱下袈裟,穿上军装,扛起枪杆,参加了八路军。
他们被编入晋察冀二分区四团,从此走上了抗日前线,人称“僧人连”、“和尚连”。
因此,《亮剑》里的故事也是真实发生过的。参与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过无数胜仗,被新中国授予上将军衔的许世友将军就出身于嵩山少林寺。
他是众多脱下僧衣,穿上军装的群星中最闪亮的一颗。
2020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当年的这场战争中,不少僧人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51年,北京佛教界的2000多名僧众和学生进行示威游行,一路高呼“反美”口号。
在他们的带动下,宁波等各地开始呼吁佛教徒时刻准备着脱下袈裟,换上军装,去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
全国各地的佛教界更是组织捐献了一架“中国佛教号”飞机,支持人民志愿军。
04
结语
最近的少林武校生入伍事件,引发网友高呼:“中国的尚武精神又回来了!”
一直以来,网上都有一个争议: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思想扼杀了中国人的血性,阉割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
在我们的印象里,儒家的形象是温良恭俭让,讲究仁义道德的好好先生,因此人们错误地认为儒家的那些士大夫都是一些肩不能扛手不能抬,只知道纸上死理的无能之辈。
僧人更是无欲无求,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别人都欺负到眼前了,僧人还想着度化别人,还说教人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但事实上,尚武是儒家的必修课,创始人孔子自己就是一位“矢无虚发”的箭术高手,儒家“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中,射御礼乐四项都与战争有关,儒家与尚武精神也未曾割裂。
佛教提倡和平,反对暴力,但是真正的佛学却是“威猛刚强”的,佛教中充满着惩恶扬善的金刚、罗汉就是明证!
况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民族的安危存亡面前,每个中国人都会选择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由此可见,尚武,不是崇尚武力、暴力,而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气节。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真正的“尚武”精神,是一种自强自立,敢于反抗不公的胆量与魄力,是一种深深扎根于理性潜层的无私无畏、大智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