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些战役在打仗前,士兵会把箭在粪便里插一下,这是为何?

众所周知,古代两军相对凭的不是计谋就是人多,所谓的高科技便是长矛、弓箭之类的冷兵器。所以,这对于士兵来说相对要安全得多,最多的也就是刀枪之伤,致命系数较低。但是,有一种方法却让士兵谈之色变:箭头浸粪便。这是什么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做?慢慢来看。

战场上真的会有士兵将箭头浸入粪便之后再使用吗?这是肯定的

古代科技力量有限,所以兵器钝厚,杀人的功用并不是那么高。而且,古人更不懂今天的什么核、毒气之类高端杀人之法,这看起来打仗的风险系数就降低了不少。但是,如果哪队人马遇到对方箭头浸了粪便的武器,这就无异于遭遇生化危机了。

为什么呢?不过是点粪便而已,至于这么耸人听闻么?看过《延禧攻略》的人肯定都明白了,当年娴妃就因为那么一点金汁,成功将高贵妃拉下马。这当然还是小事,重要的是高妃受金汁之烫伤,后果多么地严重就有目共睹了。

而事实上,这种事并不是传闻。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疗伤之医术并没现在这样先进,特别是什么青霉素、盘尼西林类的药物完全不存在。如此导致很多士兵因为受伤得不到良好的消炎而不治身亡。

这是因为弓箭自身特别之处,它来自于锋利铁器的穿刺,假如箭头再带有鱼钩式的回刺,那一射一取就是对人体的两次伤害,血管、肌肉等组织都会受到不小的创伤。

这种时候士兵势必需要最好的止血、消毒、消炎的药物,万一不够及时,或者药物紧缺,伤者伤口发炎、感染也就必不可免了。如此一来,士兵不会死在战场上,但却会最终因为伤情不治而死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各军队在研究一招制敌的方法时,是不计其术的。不过,前面说过,古代的物资、科技都有限,他们要求的是付出最少,可以最有效,且又能最方便使用的方法。而粪便就是最方便快捷,又不需要额外花费军资的“毒药”。

在那个时候,粪便太多了,大军将士加之马匹牲口,尽可以自产自销,如果能在打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另外,粪便之中独有的细菌又足以让受伤者被感染,从而加速伤口恶化。这样一来,就会加大对方军队的伤亡与物资消耗。

可见,常见的粪便自带毒素,就一下成了军中受欢迎的杀敌“生化武器”。当时中医对此最为头疼,明明是个小伤口,但若不知被粪便感染,或者消毒不尽,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为此,中医给了粪便一个非常雅致的名称:金汁。

古人为何要这样做?其意之毒都在其中,被射者难以生还

当然,加了粪便的弓箭肯定不只是因为最便宜,最简单。更多的,它是为了致对方于死地,从而最直接地将敌方力量消弱。如果说普通箭伤三五天可愈,那加了粪便的箭伤就得多几倍的时间来治疗。

这样不但大大消弱了敌方军力,还加重了敌方的军资消耗,从而致使对方深陷有人不能战,不治就亡的地步。所以,当时两军对阵时,如果发生这样的事,还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且这种战法实在不怎么光明磊落,通常使用的情况并不多。

有人不解,为什么要浸粪便而不是直接浸毒药呢?嗯,古代的毒药应用倒是挺广泛的,而且各种毒素被应用得也很恰到好处。如果用毒药的话,相对比起粪便就好听得多了。

可是,用毒有风险,试想想每把箭都浸毒药是一件多大的工程?是统一发放毒药还是发放前就已经浸毒?显然都不怎么容易操作,毒药发下去一旦被有心之人利用,那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发放箭支前就浸毒又是非常庞大的一项工作,不但浪费军资,还会浪费人力。

其实,就算这些都不计较,士兵们人人戴着侵毒之箭,心理上压力还是蛮大的。万一不小心误伤自己,或者碰到什么食物之类的东西上,这岂不是“自杀”?可见,用毒药的操作方法并不那么方便。

而粪便就不一样了,上阵前,哪怕是上阵过程中都可以直接操作,顶多也就是臭了点,味道有点大不是?但打仗拼的是命,谁还怕这点味道的呢?

但在这里一定要讲讲中了浸粪便的箭之后的事情,这是件麻烦事,因为以当时中医使用的清热解毒之类药物,想要很好的清理粪便细菌,那可不太容易。如此一来,士兵们可能就面临着生命危险。

当然,除了用药物消毒,如果射到骨头怎么办?这才是最头疼的,毕竟弓箭的穿透力还是很高的。当年关羽为何要刮骨疗毒?不就是箭头有毒伤了骨头么。可见,一旦骨头被伤到,士兵们的悲壮后果就惨之又惨了。

据很多资料可以了解,当时身中金汁浸染之箭的人,如果伤情深及骨头,那最后往往是直接截肢。不肯截肢的,最终结果便是死亡了。可见,小小的粪便就是这样毒意甚强,实在不能小看它。

好在古代人讲人道,一般两军相对并不会大规模,经常性地使用这种绝命之法。翻找各种资料,虽有个别提及,但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于阵前的记载。当然,这不排除不记录在册的事实,但以我们对此行为的理解,内心还是不希望它成为常规性武器标准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