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好人”的下场都很可悲?

前一阶段,朱之文的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除了村民外,人人同情朱之文在村里的遭遇,可在我看来,作为“老好人”的朱之文之所以有这样的下场,合情合理,结局毫不意外。

为什么“老好人”对他人那么好,可却落不着好呢?

朱之文

什么是“老好人”?

老好人是一种想要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人,他会永远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唯独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他们没有自我,只是为别人而活,朱之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可是这样吃力不讨好,最终伤害的却是自己。

“老好人”的人生逻辑是:

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如果别人对我不好,这说明我不够好。

说到底,“老好人“是一种人格障碍,他们会把不合理的要求自我合理化,并且进行自洽自证。

著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曾经说过一件事情--

有一个女性经常遭受家暴,可她却从未埋怨过她的丈夫,更别提与之离婚了。每次丈夫打了她,她都认为这很正常,因为她没有把事情做好,甚至有一次因为没有及时递毛巾也遭到了丈夫的毒打,最终还被打进了医院。可出院时,她却埋怨丈夫把她送进了医院,浪费了钱。

很多人听了这事,感觉太奇怪了,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女人?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很可惜,这就是事实。

老好人是如何形成的?

作为“老好人”,一直在无私奉献,只付出不求回报,其实这是因为缺乏内心安全感造成的边界不清。

他们的自我牺牲越多,人就越卑微,在他人面前越没有尊严,最后就会被他人得寸进尺,自掘坟墓。

“老好人”希望有朋友、希望获得尊重,可是付出越多,越背道而驰。

人都是有羞耻心的,当“老好人”对他人一味好时,在他人眼里看来,你对我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目的?你是不是为了获得好名声?最终,在他人眼里看来“虽然你很好,但是你不是我的朋友”。

“老好人”如何破局?

老好人之所以成为老好人,其本质是因为没有原则、没有建立自己内心牢不可破的边界。

我们每个人爱人之前,必须先爱自己,不能为了满足别人而牺牲自己,这样会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

就像很多相恋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一方为了另一方的事业,舍弃了自己,奔向了对方的城市,而这样的结局往往不够好。因为当你开始这样做时,你就是在牺牲自己、成全对方,当你有所不如意的时候,你就会开始埋怨对方,两人之间开始互生间隙,最终双方精疲力尽,再也走不下去。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双赢互换,就像我们把钱存在银行里有个账户一样,人际关系也有一个情感账户,今天你帮我一个忙,明天我再帮你一个忙,彼此麻烦、彼此不断来往,彼此往账户里面“充钱”,这样才能建立牢不可破的人际关系。

而老好人却是自己建立了一个情感账户后,让他人在里面不停地透支,他人从来不往里面存钱,终有一天这个账户就破产了。

“老好人”没有原则,没有边界,因此他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他的命运反而被他人给握住。

只有当老好人明白了这一点,开始有意思的观察自己的思维,守住自己的底限,就像开闸放水一样,我想开闸放水,我就开闸放水;我想阻拦回水,我就阻拦回水。

只有当自己坚定内心原则和底线时,别人才会高看我们一眼,我们也才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