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方腊起义,究竟是被谁镇压了?

《水浒传》百回本第90回后半至九99回,描写了征方腊的全过程。在残酷的征方腊战役中,梁山英雄损兵折将,虽胜犹败。

方腊,又称方十三,据说原籍是安徽歙州(今歙县)人,后来迁居在浙江睦州青溪(今淳安),在一个地主漆园当雇工。

自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北宋政治更为腐败。至北宋末年宋徽宗统治时期,他重用一批腐败官吏,如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大肆搜括民财,无恶不作,人称“六贼”。

宋徽宗还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林苑,奢侈铺张,专门在苏州设“苏杭应奉局”,派朱勔等前往东南各地强行搜括民间奇花异石、竹木漆褚和一切珍宝,用船运往东京(开封),即花石纲。

朱勔仗着皇帝的余威,胡作非为,巧取豪夺,将江南一带弄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

方腊的家乡睦州青溪县,正是“苏杭应奉局”搜括的重点地区。

出身贫寒的方腊,仅有一小漆园。但是,漆又被定为“御用之物”,于是生产的漆全被官府收缴,还常常挨打受气,方腊被迫出卖劳动力度日。

当时,一种主张平等互助的“食菜事魔教”开始在浙、皖一带流传。

此教原是波斯(伊朗)传入的“摩尼教”演变而来。信教的贫苦农民,断荤酒,不事鬼神,因此又叫“食菜事魔教”。

睦州青溪县是当时“食菜事魔教”秘密活动的重点地区,很多人信教。方腊也参加了“食菜事魔教”,他借用该教教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平等思想,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很快为该地区的教首。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方腊约定“某某时举兵”起义,于是教徒之间互相传告。

谁知,消息走漏,乡绅方有常指使其子方庚将方腊捆绑起来,关押在仓库里,准备押送青溪县衙。

摩尼教徒们知道方腊被关押,当天夜里就冲进方家,救出方腊。

同年十月十九日,方腊率领教徒,杀死方有常一家,竖起义旗。

那么,方腊起义到底是被谁镇压的呢?

按照小说《水浒传》的描写,就是归宋的宋江领着108好汉,率领宋军灭了方腊,但小说中的宋江不等于历史上的宋江。

不过,正史《宋史?侯蒙传》中载有“宋江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的奏议。

可惜的是,这只是朝臣建议,不能证实已发生之事。

再来看看野史记载。《三朝北盟会编》卷52引《中兴姓氏奸邪录》的“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陷温台婆处杭秀等州,东南震动;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往讨之”,卷22引《林泉野记》的“宣和三年方腊反,(刘)光世别将一军自饶趋婆衙,出贼不意,战多捷。腊走入清溪洞,光世遣谍察知其险要,与杨可世遣宋江并进,擒其伪将相送网下”。

同样,《中兴姓氏奸邪录》和《林泉野记》都是南宋初年宋人的私家笔记,难免掺杂一些民间传说进去。

还有,就是北宋末年婺州人方勺的《青溪寇轨》,对于方腊之事记载最详,却独不见宋江。

可见,《三朝北盟会编》的可信度也不高。

1939年,,陕西府谷出土宋华阳范圭书撰《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记载了折可存镇压方腊之事,云:“宣和初元,……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借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巡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按墓志铭记载,折可存先平方腊,后搜捕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