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钓鱼穷三年”,下一句才是经典,却很少有人知道!

俗语是一种比较口语化的语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它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摸索不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记住。俗语常常被大家称为常言,俗话。只不过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这些从历史中遗传下来的俗语既反映了当时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少俗语对后来人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也是为何会有很多俗语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们今天说的是俗语“钓鱼穷三年”,下一句才是经典,却很少有人知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钓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成为了很多人的业余爱好。那么古代为何会有会钓鱼穷三年的说法,现实中真是如此吗?其实这跟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古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一直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靠人工来完成。当时的大部分人一直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状态中,对于他们来说,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由于那时候储藏食物的条件比较有限,肉类的食物往往都是要在当天处理掉,时间一长就会容易变质。很多人没钱买肉的时候会选择用渔网捕鱼,这样的既不耽误田里的工作,也能吃得到肉,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如果选择钓鱼的话,除了多花时间之外,钓到钓不到还是一件未知的事情。对于当时的劳苦大众来说,这只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只有那些整天游手好闲的有钱公子哥才会干这样的。所以他们认为那些把时间放在钓鱼上的,都是一些难有所作为的人。一旦穷人学会这种爱好,花费时间精力在这上面,就要多过几年的穷日子。

其实钓鱼穷三年的下一句才是经典,前者不过是荒废几年的时间,或者可能将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和这相比钓鱼都是小儿科,那就是玩鸟毁一生。古代可不像现代这样,是个人花点钱都能养个小鸟玩玩。那时候玩鸟的基本都是王公贵族的纨绔子弟,就连养的鸟都非常讲究。她们养的鸟基本都是常人没有见过的品种。这些鸟不但长得非常漂亮,就连叫声都要动听才行。

特别是到了清朝中后期,遛鸟都成为了北京城八旗子弟的必做之事。他们靠着祖上的功勋过着奢靡的生活,从来不用为生活中的钱财所烦恼。据说光是给鸟买的普通笼子,就抵得上普通人家好几年的开销,那些精致的鸟笼足够一个普通三口几十年的开销。更不用说那些比鸟笼都要贵上几十到上百倍的名鸟了,所以在那个年代养鸟也是财富的象征。对于普通人来说,染上养鸟遛鸟的爱好,就是毁一生的事情。

大多数的古人一生都在为生活所忙碌,求得不过是衣食无忧而已。根本没有时间去钓鱼和养鸟,那些都是有钱的纨绔子弟才能享受到的。所以在很多时候“钓鱼穷三年,玩鸟毁一生”说的就是那些玩物丧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