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电影《网络谜踪》用非常新颖的表现形式,整个故事都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多处反转出人意料,想起前面的铺垫又觉得顺理成章,悬疑的氛围持续到结束。影片中各式socialmedia玩得极溜,导演说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网络有时候,也不全是negative的。五个主创拍片十三天却在电脑前剪了两年!同时,情感和悬疑完美结合!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网络谜踪》从头到尾都是电子屏幕这个设定太酷了!导演在形式主义上做到了完美。一个父亲在女儿失踪后抽丝剥茧的寻找真相,各种峰回路转都暗藏铺垫、合情合理,还有亲情的对比反思。是不是今年最好的悬疑片不好说,但绝对够原创、够新颖。看到结尾回想起一个细节,妈妈电脑里保存的班级电话簿,上面有真凶的联系方式来着,备注写着:家长在警局工作,离异家庭,我超喜欢玛格。
这部影片确实是重新解读电影语言,节奏快且充满代入感,我们每一天不就是这样过吗。给剪辑师加鸡腿!故事本身讲得也好,情感和悬疑结合完美,铺垫好家庭背景之后,所有发展都顺理成章又出人意料,换一个老爸能火眼金睛至此可能会显刻意。悬疑推理之外,也探讨了家庭关系,讽刺了X吃人血馒头,顺便还黑了一下比伯粉,比单纯的悬疑片更有深度。
因特时代的网络视角并非多么惊奇,维加隆多等人早已做过类型实验,本片可贵之处在于告诉我们,娱乐电影无论在形式上有何翻新,都脱不开四个字——“叙事张力”,当这个具有希区柯克式古典伦理悬疑色彩的故事以巨大的电脑显示屏投射出来,当德·帕尔玛最拿手的分屏技法通过无数界面的打开而得到究极的演绎,我们确实该感到欣慰,还是有很多热爱电影的年轻人没有忘本。
我真的是服了导演的讲故事的能力,即便是用一台电脑,外加几场外景,居然就拍出了这么一个悬念迭起、反转又反转的好电影。会不会讲故事,真的跟钱没有半毛钱关系。看似牢不可破的密码,跳转几次邮箱就可破译;看似无比相熟的女儿,连吸食大麻都未曾知。本来代表身份的头像,竟是无需版权的图库模特;本来孤立寡言的女孩,却在直播软件里袒露心扉。最亲近的女儿却比密码还难破译,最沉默的女孩却比模特还健谈。面前提供海量信息的屏幕,当你在凝视它,它也在吞食你。
一个很简单却又“时髦”的故事,从温情向的喜剧到最终具有醒世意义的悬疑片。围绕着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社交载体变成了一个家庭的故事:爸爸自认为了解女儿,却发现每一个软件的“不可见”都加深着他们的沟通鸿沟;逝去的妈妈好像已经不在身边,但那份专属她的系统却保留着所有美好的回忆和期望。
一个因时代而生的侦探文本,搁十五年前或十五年后都很难makesense…这个故事只存在于这个特定的时空。电影的形式不单只是噱头,更像是潜移默化的透露着社交网络和流媒体对我们生活造成无处不在利与弊。全片紧凑利落的做派看得人异常兴奋,当我们跟着JohnCho一路抽丝剥茧地看到真相,心里不禁寒蝉,原来我们和父母有时真的是这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网络谜踪》是在一个传统的悬疑剧情片框架内采用的这种视觉方式,在视听语言的创造性上,以及制作难度上都更电影化。这种视觉方式更有趣的一点,是它可能更适合在电脑上看,会带来更好的沉浸感,而不是传统电影院的观影方式。当然这种叙事方式是会受到题材限制,并不可能成为主流,但电影需要这种创新来吸引年轻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