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衰败的时候,到底为什么不考虑把大观园卖掉?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一座充满哲学韵味的古典园林。于小说第16回始建,18回被正式赐名。假如无大观园,《红楼梦》里的那些故事就无法发生。

这座园子,原是为贤德妃贾元春省亲而建的,是符合皇权的印证。按古代“伦理”,一般人是无法入住的,不过《红楼梦》第23回,作者曹雪芹以元春的“口吻”,让“能诗会赋的姊妹”进去居住,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也命他进园居住”。等贾府的众姐妹住进大观园后,暗示着她们就与外面那污浊的男人世界隔离开来了。只有这样,女孩子们的真性情才能显露出来,她们一起成立诗社吟诗作赋,举办各种文艺沙龙等,尽情地将个人的才情发挥出来,也过上别样的人生。可见,大观园就好似一个保护罩,让自由发展的感情在封建礼教严苛的父权制社会下得以滋润生长。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大观园的这个“保护罩”,就是皇妃贾元春,但是,贾元春也是依附皇权的,一旦她失势,意味着“保护罩”也会消失。当然,大观园的衰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还有过中兴史。《红楼梦》第55回,王熙凤因身体有恙,暂让探春、李纨、宝钗代理。不过,李纨“尚德不尚才”,宝钗又为亲戚,因此只有探春才是真正掌权和管事的。在对大观园的改革中,探春真可谓有胆有识有才能,不惜斩断买办的财路,触动很多主子们的直接利益,但是行事公平,就连亲生母亲赵姨娘也不偏袒。小说第55回,王熙凤曾评价探春:“……好个三姑娘,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贾宝玉及众姐妹住入大观园后,由于生活方式一下子迈进自由化,一些弊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

贾府的主子,不管是贾宝玉,还是李纨,都无法震慑那些老资格的老嬷嬷们。而园内其他姐妹,也都是一些未经事的小姑娘,于是园中出现了“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的现象。众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最终酿成《红楼梦》中第74回“抄捡大观园”事件。殊不知,此次重大事件仅是由一个小绣春囊引起。与贾府其他人荒淫无耻相比,绣春囊事件实在不值得一提。而王夫人、邢夫人等贾府“主人”非要小题大做不可,主要还是他们与贾宝玉等追求进步的人的矛盾难以再调和,最终爆发了。这次抄捡,获益最大的要算王夫人了,既撵走晴雯,又驱逐司棋等人,认为将“肮脏”的大观园焕然一新。

而那王熙凤,也借助此次抄捡事件,大肆谋私。事件中一些人物的悲剧,预示着贾府衰败的征兆。正如第74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道:“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自此,贾府盾重重,内讧不断,逐渐由盛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