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片《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日票房直奔3亿,为何越看越有味?

   

最近上映的悬疑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不愧是中法合拍的,上映第一天票房直奔3亿,而且越看越有味,比很多美国大片都更胜一筹。《地球最后的夜晚》让我们明白电影也可以如此真实,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同时电影又富有诗意,充满情调,浪漫无比。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导演毕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荡麦宇宙,看这部电影就像是玩“密室逃脱”一样的体验,长长的路,湿湿的梦。毕赣打造了一部“VR电影”,给我们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戴上3D眼镜后,你会完完全全“进入”一个角色,在一个超过60分钟的长镜头里跟着引路人走了几个圈,天要亮了,梦要醒了,却压根不愿从梦魇中醒来,首日票房近3亿是值了。

导演拍电影用的不全是灵感,更多是他的智力,是他对确凿情感的排序与雕刻,用技术去实现,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献给大家”。他在电影以外依旧是个天才,无比理性,聪明,善于动用脑力,并用此换来真正的幸福的创作空间。作为第二部电影,他已经跨过了自身社交障碍,开始解决一个普遍的问题,开始与大众做沟通,这是一次极其通俗单纯却又一点不自私的创作,同时也是提升普罗大众观影鉴赏力的绝佳契机。

一开始看的一头雾水,后半段就是爆爆爆的牛,越看越有味,虽然感觉导演玩的是同样的梗,但是上升到另一个等级以后就是戳得无法拒绝,完全拍出了我的梦境。感觉路边野餐是地球最后的夜晚的trailer,美术摄影技术环节的提升实现了毕赣如梦之梦的设定,让影像本身变成一个不需要讲述任何故事也不需要承载任何表达的主体,真正的沉浸感,离故事越来越远,离技术越来越近。

也可以说《地球最后的夜晚》把《路边野餐》重拍了一遍,弥补了前作的很多缺陷,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3D长镜头把影像氛围做到了极致,足以能让人沉醉其中,但与此同时彻底抛弃角色,毫无意义的炫技成了弊端,其实跟迈克贝沉迷于构思设计《变形金刚》系列的特效场面是一回事。

毕赣将他在《路边野餐》中那迷幻的非线性电影叙事带入了一部制作更为成熟的电影,最终效果是惊艳的。扑朔迷离的故事和缓慢的节奏令电影有了梦境感,霓虹灯似的灰暗画面和新奇的3D体验,一切都让观众沉浸在电影编织的残檐破壁梦境中,无比美妙。

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年最后的一天,平面立体的转换,阿赣诗意的留恋,虽有观影的门槛,预售破亿的奇观仪式般一吻跨年,迷失在银幕之前,被具象化的时间,幻中旋转的房间,穿梭在梦境之间,寻找老塔的彩蛋,对于我个人而言,革新观感之体验,黑暗消逝的尽头,属于未知的明天。

该片无论是在投资规模还是演员阵容上都做了一次全面升级。不得不说,2018最后一天的跨年宣传真的很有创意,中间跟着男主一起戴上3D眼镜进入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梦境也很棒,但整片看下来除了镜头漂亮,意境文艺,这是一部在梦中重逢又在梦中告别的电影,带着飞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