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李世民和朱棣,这两人都是篡位上台的皇帝。前者通过玄武门之变抢夺了太子的位置,并逼迫老爹退位,登基后开辟了震古烁今的贞观之治。而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的方式,经过4年的浴血奋战将朱允炆从皇位上赶下去,登基称帝。随后,朱棣依靠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大明的永乐盛世。

然而,后世对李世民和朱棣的评价却截然不同。李世民尽管有玄武门之变的污点,但他开创的贞观之治已经成为大唐盛世的代名词,李世民也被后人列为和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成吉思汗并列的“中国大帝”。《沁园春·雪》当中就提到了“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朱棣尽管在后世有比较高的评价,但人们对朱棣的评价始终达不到像李世民那样的高度。提到李世民,只要是熟悉历史的人大都会想到大唐盛世。但只要提到朱棣,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方孝孺被诛杀十族。

换句话说,李世民的负面评价要比朱棣少很多。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呢?

第一,李世民和朱棣的夺位方式影响相差很大。

李世民的夺取皇位通过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仅有几千人的部队在打仗,其对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小于靖难之役。况且,李世民只是通过夺取太子之位的方式谋取最高的皇位,其在中国传统伦理上的影响也比朱棣将现任皇帝朱允炆赶下皇位小很多。

而朱棣登基是通过4年的靖难之役进行的,其给国家造成的创伤是远远超过玄武门之变的。朱棣公然夺取现任皇帝朱允炆的位置,这在古代就是谋反。只不过,朱棣谋反成功而已。

上图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乐皇帝

第二,李世民的政治手段比朱棣成熟很多。

同样作为篡位上台的皇帝,两人都面对敌对政治势力的反扑。然而,两人对待敌对政治势力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玄武门之变上台的李世民,他所做的事情就在于:将玄武门之变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李世民在登基前后奉行天下和解的政策。这个“和解”,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等政治势力实现和解。

玄武门之变刚发生,李世民就对外宣布:罪责由李元吉和李建成两人承担,其他的人一律既往不咎。紧接着,李世民重用了来自李建成集团的很多重要官员。这里面就有李建成的重要谋士,太子府洗马魏征。

上图_ 魏徵,现作“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

玄武门之变结束后,魏征被送到了李世民这里。李世民问魏征“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直接回答“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办法去做(指杀掉李世民),就没有今天的灾祸了。”一个来自敌对政治集团的重要官员,被抓后还当着自己的面在给他的旧主子鸣冤。如果放在其他的帝王那里,这魏征十有八九就被拉出去砍头了。

但李世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帝王,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这个“杰出”很重要的表现在于:用人不疑!不管这个人来自什么地方,只要他有真才实学,他就能被人所用。李世民这一点就表现得很突出!当魏征回答给李建成鸣冤叫屈的话后,李世民当即认识到魏征是个说话直爽,没有任何隐瞒的大臣,他当场赦免了魏征,让他做詹事主簿。等到李世民登基后,李世民让魏征前往河北安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其他旧部。这一安抚非常成功,唐朝并没有因为玄武门之变而引发内战。

除了魏征,李建成的很多老部下都被李世民收归帐下。比如,薛万彻,此人是李建成手下的武将。李世民登基后,薛万彻带领唐军打突厥,征讨吐谷浑。冯立带领唐军重创突厥。在文臣中,李建成手下的名人王珪在李世民时期成为宰相,位列初唐四大名相之一。

上图_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

和李世民的成熟的政治手段形成完全相反的是,朱棣的政治就显得血腥很多。对于朱允炆的旧部,朱棣仅用了较少的一部分,比如解缙、夏元吉、“三杨”等人,但对于朱允炆手下的很多重臣,如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朱棣将他们残忍杀害。按照相关史料记载,朱允炆的重臣方孝孺都被朱棣诛杀十族。

朱棣坐稳皇位后,朱允炆时期的礼部侍郎陈迪被残忍杀害,户部侍郎卓敬被杀害三族,吏部侍郎练子宁全家151口人都被朱棣杀害。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棣先后杀害建文时期的旧部3000人。和李世民的宽松文治形成鲜明对比,朱棣用杀戮和恐怖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巩固了皇权的绝对权威。

由于朱棣通过篡位登基,他还通过杀戮巩固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使得朱棣内心深处对权力充满了一种特别的感受。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打击政治反对势力,朱棣不仅复活了锦衣卫,还成立了东厂等特务机构维持统治。

在中国古代,篡位上台的皇帝不止朱棣一个,但通过恐怖的特务统治维持皇权的唯有朱棣一人。朱棣的自信程度还真不如唐太宗李世民。

上图_ 锦衣卫飞鱼服实物图

总而言之,尽管都是篡位上台,但双方的手段完全不同。李世民实施天下和解的策略,尽一切可能消除玄武门之变的影响。而朱棣采取了血淋淋的杀戮政策,杀害朱允炆旧部3000人。

尽管朱棣在主观上想通过杀戮维持统治,但杀戮的扩大化不仅没有消除靖难之役的负面评价,还给明朝的政治带来了极大地负面影响,锦衣卫的建立和东厂的复活更是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了定时炸弹。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书法《晋祠铭》

第三,论胸襟和魄力,李世民比朱棣强得多。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从善如流的皇帝。他对魏征从善如流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君贤臣直的一段佳话。在用人上,李世民基本上能做到对大臣的绝对信任,即便侯君集犯了谋反罪名,李世民也不忍心杀掉侯君集。

在从善如流这一点上,朱棣就比李世民差远了。朱棣时期,性格耿直的解缙被害死,内阁重臣黄淮和杨溥被关进监狱,就连给朱棣提意见的杨士奇也被朱棣投进了监狱。

尽管朱棣个人对李世民称赞有加,也处处学习李世民的治国模式,但朱棣始终摆脱不了自己性格中残暴的一面。

上图_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

第四,李世民和朱棣的执政效果差别很大。

对外,李世民战功赫赫,他打败了西突厥,开拓西域,赢得了少数民族的认同,很多少数民族尊李世民为“天可汗”,即全天下共同的君主。

而朱棣对外有点像面子工程,在对待游牧民族的问题上,李世民彻底平定了西突厥的战乱,但朱棣五次北伐蒙古却始终没有解决蒙古的问题。朱棣还眼光短浅的取消了大宁卫所,导致长城北边地区防御空虚。为了填补这个空虚,朱棣不得不迁都北京。但这样的做法给土木堡之变埋下了隐患。

对内,李世民轻徭薄赋,完善科举,整顿吏治,虽然后期犯了点错误,但瑕不掩瑜。他亲贤臣远小人,君臣合力开创贞观之治被历史永远铭记。而朱棣本人在内政上做了一些利民措施,但他迁都北京在客观上给北方民众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尤其是经历了靖难之役的山东地区,本来就民穷凋敝,导致了唐赛儿起义的爆发。

上图_ 玄武门政变

李世民尽管有玄武门之变,但贞观之治让人们几乎忘掉了玄武门之变。凭借着优秀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策略,李世民成功登顶“中国大帝”行列。

而朱棣靠残酷的内战和杀戮上台执政,政治充满了恐怖血腥,甚至在执政时期还爆发了大规模起义。直至朱高炽登基后,明朝局势才逐渐稳定下来。

后世对李世民的负面评价比朱棣小得多,也在情理之中。

文:军事帅哥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明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