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凶猛的食铁兽,如今靠卖萌为生,熊猫经历了什么?

大熊猫,又称食铁兽,上古神话传说,蚩尤的坐骑,喜欢吃铜铁,炎帝与蚩尤决战时就是骑着它,最后蚩尤输了,熊猫也被炎帝封印了,因此它的后代由上古神兽变为了如今萌萌的状态。

传说只能是传说,铁是金属并不具备能量,不顶饿。不过,神话都基于现实,虽然夸张化了,但从侧面反应了熊猫的凶猛程度和牙口好。

大熊猫是杂食动物

大熊猫有三种,云南大熊猫、秦岭大熊猫、四川大熊猫。前几年云南猎杀事件震惊中外,这可能是云南最后的野生大熊猫,也是长江以南最后的熊猫。基于基因分析,云南可能是熊猫的起源地。科学家认为食物的短缺可能是一部分熊猫跨过长江,驻扎在四川与陕西的主要因素。

今天看来熊猫以竹子为食,但实际上熊猫属于熊科,正经的食肉目动物,一些野生大熊猫也会吃竹鼠、昆虫等小型动物,云南村民猎杀大熊猫就源于家里的羊被未知动物咬死,后来发现是熊猫。

科学家推测最早的熊猫为杂食动物,竹子很早就开始食用了,不过这就像是人类吃菜一样,主要是为了促进肠道蠕动,助消化,从中能获得的能量少之又少。

吃草不是件容易的事

世上从来没有又容易,好处又多的事情,这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植物从太阳那获得能量,使大地上存储了丰富的能量,但其中的能量并没有那么容易获得,食草动物经历了长久的演化,才习得一招半式,勉强获取了部分植物纤维素中的能量,熊猫换口味谈何容易。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有糖苷键连接的大分子多糖,想要从中获取葡萄糖就要把它们拆开。

为了消化纤维素,动物们演化出了各种复杂的技能。反刍动物,比如牛一般有四个胃,分为瘤胃、网胃、重瓣胃、皱胃,在食材材中对应毛肚、金钱肚、牛百叶,牛肚。草经过咀嚼变成食浆,从食道进入瘤胃与网胃中,通过具有研磨作用的胃壁进行二次粉碎,食浆在两个胃中倒来倒去时一些不够细碎的食浆会反流回嘴中,也就是反刍。

图:毛肚

而瘤胃中有大量微生物对足够的细碎的食浆进行分解,从而释放出葡萄糖,大部分食浆被磨碎之后经过网胃的过滤流入重瓣胃中,重瓣胃会对其进行挤压,放出大量的水,接着“干燥后”的食浆带着微生物进入到皱胃中,它和人胃差不多,干燥的食浆不会稀释胃酸,从而提高消化的效率,微生物被分解提供给牛大量的蛋白质,因此牛虽然吃草却有一身肌肉,而糖的分解可以给牛提供大量的能量。

兔子的技能也很特殊,由于纤维素难以分解,所以植物进入之后并不会完全分解,当一次食用后的食物被排出来,兔子还会把它们吃回去,进行二次分解。

猩猩同样为杂食动物,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它虽然不喝酒,但是却长了一个将军肚。它们更偏向于易消化的植物以及昆虫,对植物的分解的方法是“花更多时间”,它们的肠胃与身体比例比人要大得多,我们的啤酒里装的是肥肉,它们装的是肠子,更长的“流水线”,促使更多的微生物可以参与分解工作。

熊猫为什么吃竹子?

在历史演化中,熊猫所处区域并没有天敌,其犬齿咬合力1298.7N,裂齿咬力1851.9N,熊科中,仅次于北极熊与棕熊,与狮子、老虎都可以较高下。科学家认为熊猫或许是经历了肉食的匮乏,从而迫不得已把助消化的竹子辅菜当成了主食,在这个过程中数量大量减少,而且在后期的演化中,味觉基因T1R1的失活,使熊猫感觉不到肉类的鲜美,因此即使在食物丰富的情况下,它们也不爱吃肉,因为不香呀,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能吃。

草食性动物各有神通,但是熊猫是半路出家,啥也不会,虽然以竹子为食,但目前的消化系统还是肉类食物的消化系统,并无法对竹子进行有效的吸收,只能利用数量补救。熊猫每天要吃十几到二十公斤的竹子,每天花上一半以上的时间进食(包括睡觉时间),所以它除了睡就是吃。

它们也不像兔子那样能进行体外“反刍”,由于分解吸收效率差,所以排出的粑纤维素含量很高,很适合用来制造纸类,市面上就熊猫“加工”后的纸制品。

熊猫不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只要不是饿急眼了,一般情况下对人类没有太大威胁,由于获取能量困难,它也不会耗费大量能量进行狩猎或打斗,一天天萌萌的,失去了“食铁兽”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