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内的鲫鱼几年不死,鱼为什么会“饿”不死哪?

有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小时候水缸里有一条鲫鱼,从来没有喂过它,它也没有长大,到现在已经有十来年了,还好好的在水里。鱼为什么就“饿”不死呢?

小时候生活在乡村的八零九零后小伙伴一定都有这样的记忆,家里的院子有一口大水缸,里边注满了半缸以上的水,小时候自己抓的鱼虾都放在里边养,由于数量少也从来没有真正的去吃过,这些鱼会生活很久,直到某个夜里大雨来袭,水缸的水溢了出来,小鱼小虾都跳出来各谋生路去了。

这些小鱼我们从来没有主动的去喂过,但是貌似它们一直都不会死亡,这也给了我们“鱼不会饿死”的迹象。但事实真会如此吗?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鱼和所有其它物种一样,都是可以被饿死的,只不过我们养的鱼体型都小,食物量需求也并不高,放在露天的院子里,难免会有一些昆虫小动物来袭,不小心坠入缸内,最终腐化也就成为了鱼儿的食物。我小的时候用小鱼缸养自己抓来的鱼,从来不去喂它,因此我还看到过它们吃自己刚排下来的“长条粪便”。

鱼是典型的杂食类,几乎掉落在水中的一切有机质,它们都会尝试的去吃两口。这也给我们造成了假象,我们不去喂它,鱼竟然还可以活很长的时间,就像是饿不死一样。

但实际上没有“饿不死”的生物,这是大自然的准则,有运动就有能量输出,那么必然要有能量输入才行,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是靠饮食来补充能量。糖分也好各种蛋白质也罢,总归都是能量,而类似于植物它们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能量供自己使用,能量守恒是不变的真理。

说到水生动物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各种鱼类,它们普遍靠鳃呼吸、以尾和躯干的摆动再加上鳍的协调作用移动,属于变温水生的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中主要包括五大类: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

脊椎动物中鱼类是主要成员,根据早期数据统计地球上鱼类大约有2.4万种,并且每年都有新的鱼类被发现,目前不完全统计鱼的种类可以达到3.2万种。如果要认真追溯起来,地球上的脊椎动物都起源于地球上三五亿年前的硬骨鱼类,它们曾经“向往”大陆上的风光爬上了岸,最终进化成四足的爬行动物,一路发展地球上的脊椎动物发展壮大。

本质上来说鱼并非是饿不死,因为它们特殊的生存方式看起来是那么抗饿。鱼是用鳃来呼吸,因此需要不断的游动让水里通过鳃,这样可以过滤水中的氧气用来呼吸。同时如果水中含有一些有机质,它们可以进行吸收利用的,跟你每天喂它鱼食道理是一样的。

尤其是一些漏天放置的容器,总会有一些有机质落下来的,这些都会成为鱼的食物。但如果是纯净水中超过两个星期,鱼如果不去喂的话,可能就会面临饿死的危险。

像文章开头所说的水缸里的一条鲫鱼活了十年也是有可能的,露天放置的水缸必然会有蚊子在里边产卵,大量的蚊子卵会成为这条鲫鱼的美食,不至于长得特别快,但是可以保证存活下去。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