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重庆是一座山城。城在山里,山在城中。李子坝背靠鹅岭,面朝嘉陵江。像一个拼尽全力的纤夫,在江岸边踩出了一条局促的平路。
重庆人跟着走,无须翻山越岭,便能由沙坪坝一路沿着嘉陵江走进渝中。
当年嘉陵江边
很久以前的时候,这条路通过现在的李子坝轻轨站的地方,一边是高高的山崖,一边是架在嘉陵江边的凌乱的吊脚楼。据老一辈说,当时,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里是拓儿车司机聚会的地方。那些路旁的吊脚楼多是饭馆,清一色以鸽子汤为主打,顺带还经营一个并非饭店的业务——洗车。
在轻轨修通之前,高坎上的桂花园是渝中区的失落之地,一条狭窄的桂花园路是该地与外界的唯一连通,甚至没有公交车。
坡上散乱地分布着一些破烂的青砖瓦房。中间某些有点故事的某某公馆——那是当初重庆还是陪都时,达官显贵们偏安一隅的小小家园,比如现在还能看见的孙科圆庐;而紧挨李子坝轻轨站的那栋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重庆无线电话公司家属楼,则占用了白崇禧旧居的位置。
类似当年的李子坝站位置
当时的李子坝轻轨站位置,如前所述,是一壁高高的陡坡,与重庆大多数山地一样,陡坡下标配着防空洞。衰草枯茅在峭壁上荣枯,诉说着岁月峥嵘。
住在这里的人们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就像住在交通不便的乡村。要出趟门,先得步行半小时左右,去到两路口才有公交可乘;或者先沿着陡峭的梯坎降到下面的李子坝正街,坐5字开头的公交车。
反正就是各种不方便。糟糕的交通与地形条件,限制了人们交流的兴趣,也阻碍了外界的视线。即便到了九十年代中叶,这里也是一幅安静闭锁的状态。
1997年,重庆直辖。渝中的土地变得愈发寸土寸金。重庆主城大开发的步伐越迈越大,过去处于边缘化的地方被纳入了开发范围。
适逢其会,2号线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由较场口到动物园开始动工,李子坝作为大坪到牛角沱的中间节点,不可避免地赶上了这波建设的班车。
轨道修到哪里,改变就发生在哪里。这在城市的变革中是个朴素的真理。
建设开始了,改变就开始了。
二
人们一直很好奇,李子坝轻轨穿楼,是先有楼还是先有轻轨?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规划是一起做的,楼内过轻轨的决断是一开始就做出来的。由于地形的限制,佛图关到牛角沱一线的轨道建设根本就无法改线,而这片江边的空间太过逼仄,好在习惯爬坡上坎的重庆人对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有天然的直觉。人们并没有故意去制造什么与众不同,仅因为形式使然和成本因素,做出了最符合现状与经济性的决定。
那壁悬崖在现代机械的摧枯拉朽下被深深掘进了十几米,并被整幅剥离。在不影响上下两层公路的前提下,争取出了一个足够修栋巍峨高楼的地盘。
李子坝轨道大楼
建筑空间被腾挪出来,号称基建狂魔的施工队伍就有了用武之地。三下五除二,轨道大楼便拔地而起。现在,这栋体量不小的大楼的门牌囊括三个号,即团结新村8到10号。
轨道建设也突飞猛进,在楼房搭建之际,顺利铺进了楼内预留空间。楼修好,轨道也铺设完毕,李子坝站正式成型。然后,没多久,重庆第一条城市轨道便开通了。
试营运期间,由李子坝站到临江门或者动物园,只需要1元钱。桂花园的人们像做了个梦,花不了半个小时,就能便捷无比地到达解放碑与杨家坪商圈,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从那时起,李子坝与桂花园地区算是正式融入了渝中区,水乳交融,再无分别。繁华与市井生活瞬息更新,甚至觉察不到过渡的痕迹。
轻轨带来了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慢慢地大家都习惯了轨道出行,只是没有人会想到,李子坝轻轨穿楼会在某一天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
三
李子坝站很普通,尽管它的周边有不少历史遗留,对习以为常的重庆人来说,也没觉得有什么非去不可的理由。
在离它不远的三层马路上,有一个英美游客喜欢打卡的景点:史迪威将军旧居。
史迪威将军旧居
经常会有旅游车拉着西方国家的游客专门过来瞻仰。这其中有个英国《镜报》的记者,无意间拍到了李子坝轻轨穿楼的照片,惊为奇迹。
英国《镜报》于2017年3月19日便以《下一站,厨房,这些惊人图片显示中国轻轨穿越居民楼》报道了李子坝轻轨穿楼;《每日邮报》紧跟着在20号以《在中国“山城”,火车从19层公寓直接穿过》为题,也对轻轨穿楼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引爆了外国网友的热情。蝴蝶效应在信息化社会具有鲜明的爆炸性特点,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李子坝轻轨穿楼,火遍了整个世界。
现代社会不讲究“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李子坝轻轨穿楼就是那头风口上的猪。
它从被发现到成名几乎没经过什么波折,反正越来越多的游客,包括重庆本地人,总会有事无事过来转转,看看轻轨是怎么开进麻辣鲜香的山城厨房的。
有心摘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李子坝观景平台
后知后觉的有关部门欣喜若狂地行动了起来,围绕这个突然爆火的网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对症”建设:观景平台雷厉风行地开始修建,轨道沿线的民居进行了外立面的改造,一直闲置的轨道大楼下面几层开始做与轨道相关的文创项目…甚至还打算在穿楼的楼洞墙面安装巨型的LED显示屏,直接做成一口鼎沸的火锅。好在,居民和游客都不买账,公示过后,就顺应民意下马了。毕竟,大家到重庆是来烫火锅,没人想变成火锅被烫。
四
李子坝轻轨站的过去和现在我都看见了,它是山城克服恶劣条件,征服不利因素的教科书式典范。确实有资格成为人们了解重庆的窗口。
它是重庆人乐观与奋斗精神的完美体现,就像站台下那壁“岩之魂”雕塑一般。
它也是时代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很有性格的新时代网红。
人潮汹涌
每天看见人头攒动的李子坝观景平台,每当我走在李子坝站内,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各个旅游团包围时,一面觉得不可思议,一面又觉得理所当然。即便拥挤的乘车环境偶尔让人心生不快,也无法离间我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如果他们不是杂乱无章地堵塞站内的通道,我也许会微笑着表达自己的热情,而不是无奈地嗫嚅“麻烦让让”。
我想,未来的李子坝轻轨穿楼肯定会继续做好它的网红,因为有一种旅游,叫到重庆看轻轨穿楼。
我们的城市在进步,我们也在进步。重庆会变得越来越包容,而我们的生活当越过越美好,越来越替彼此着想。这样,我们的每一个远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精彩而温暖的诗,我们也能成为可以流传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