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好感的人,如何自然地开始聊起来?

也有过这样的困扰吗?

参加同城活动,遇到很有好感的人,却不知道怎样开始和对方建立关系。

即使加了微信、约出来玩,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没两句就冷场了......

在无数个没有任何进展的夜晚后,你错过了和这个人发展的机会,至今想起只能捶胸顿足…

工作以后我们会发现,遇见有好感的人的机会更少了,可到底怎样才能抓住机会,和有潜力的对象“破冰”、建立关系呢?

其实,和陌生人交谈本就是一件令人紧张的事,更不要说这个对象是令我们很有好感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和好感对象破冰”这件事。

首先——

这主要源于我们经常有的两个暗戳戳的心理动机:

在喜欢的人面前,我们经常觉得手足无措、答非所问,明明平时不社恐,也突然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找不到话题,也不会讲话......

But!

研究证明,给对方留下足够好的初始印象,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Johansson et al., 2005)。而且,太担心对方怎么看自己,会令我们觉得怎么做怎么错,像是“瘫痪”在原地,更加无法行动。

其实,只要想办法增加和对方的沟通和接触机会,我们就有机会修改对方对我们的初始看法,对方也有更高的可能性会对我们产生好感。因此,更重要的是首先与对方产生更多的联系。

But!

在破冰阶段,步调和节奏确实很重要。然而,只有在行动和试探中,我们才可能发现对方的节奏如何。

人与人之间的纽带(bonding)都是逐步成长、牢固起来的,只要保持礼貌和真诚,我们其实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慢慢协调好自己和对方的步调。

另一方面,主动不只有一种方式,也不都是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难。通过学习一些小技巧,我们有可能将破冰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顺畅。

除此之外,正如开头所讲,在有好感的人面前,我们都难免会感到紧张、犹豫,这些都是正常的......

但更多时候,我们“主动”将破冰变得更难,是因为我们将它看作是一场评价性(evaluative)的活动。

在破冰的过程中,我们将自己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打开,无意识中给予了对方评价我们,甚至否定我们的权力。

我们也害怕自己“失败”后被其他人嘲笑,显得自己“不自量力”......

这些想象出的严峻后果,像是难以承受的“惩罚”,令我们不敢迈出一步、去结实潜力对象,也不敢更主动地与对方发展出深层关系。

同时,因为在这种被评判的过程中感到焦虑、不安,我们的状态十分紧绷,往往会做出不像自己的行为。这些时候,我们往往会使气氛变得更尴尬,也无法很好地照顾到对方感受。

但其实,破冰更像是一种彼此试探、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说,即使其中必然包含着一定的评价性,也应该是”互评“,而不只是“被评判”。

毕竟,在有好感的阶段,我们也并不真正地了解对方。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在“考察”对方。

也就是说,在破冰的过程中,不仅对方有选择是否接受我们”offer(邀约)”的权利,我们也有是否继续选择对方的权利。但我们经常忽视了这一点。

那么,你会破冰吗?

破冰时有哪些要点和雷区?

一起来测测吧~

在下面各题中,哪个是更优的选项?

第一题

此时,你会想:

A. “加油加油,今天至少要微笑点头、打个招呼。只要打了招呼,不管结局如何,晚上奖励自己吃火锅!”

B. “真的有缘就不需要我主动。”

C. “他肯定会觉得我突然搭话很奇怪,或者根本不理我,到时候多尴尬。还是算了吧。”

第二题

此时,你会想:

A. “肯定是因为我不够美身材不够好,也没什么人格魅力,被拒绝也是正常的。”

B. “这次没有成功,可能是对方现在状态不open,也可能是他不喜欢我这种类型或方式。这也没办法。”

C. “果然太主动会惹人嫌,下次还是别开口了。”

第三题

你喜欢咖啡店的老板,为了接近他,你又在大周末的早上就来了店里。

此时,你会:


第四题

此时你会:

A “我平时不怎么喜欢看电影,我们换个话题吧。”

B “我最近工作太忙了,根本没空看电影。”

C ”没有哎,你觉得怎么样?值得一看吗?“

第五题

和对方约会了几次,感觉很聊得来,你担心你们会处成兄弟,于是准备试探一下对方对你的态度和想法。

最后,还是想要提醒大家,这些只是一些常用技巧,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我们还是需要感受当下的氛围,再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随机应变。

我们真正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你可以享受那份要和喜欢的人建立连接的兴奋和紧张,但你无须因为感到自己被评判而紧张纠结,也无需费力展现出一个不属于你的样子。

归根结底,恋爱是双方的事情。没有人是完美的,在期望对方能够喜欢我们之前,对方也需要”证明“出ta们真的值得我们的喜欢。

只要我们允许自己从被”评判“的位置上走出来,以更平等、更开放的心态去认识别人,我们就可能在破冰的时候更自然一些,也离甜甜的恋爱更近一些。

Practice makes perfect~

Reference:

Johansson, P., Hall, L., Sikstr?m, S., & Olsson, A. (2005). Failure to detect mismatchesbetween intention and outcome in a simple decision task.Science,310(5745), 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