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擦除”芯片提升安全防伪技术等级

图中的信息可以在7天内自动消除,或者在必要时被蓝光“擦除”。

《先进光学材料》杂志当地时间9月24日发文称,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的“自我擦除”型芯片,可以用于防范假冒伪劣电子产品,或为敏感货品提供安全保障。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能够暂时储存能量的新材料,它发出的光色可随时间或外界刺激变化。基于这种新材料的芯片中的内容,可以在几天内自动消除,或者在必要时用蓝光擦除。

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Parag Deotare说:“一般来说,很难检测设备数据是否被篡改过。设备可能看上去运转正常,但实际上正在向第三方发送信息。”

但是,在设备内部的芯片印制一个能自动擦除的条形码后,如果有人打开设备秘密安装了监听装置,用户就能收到警示。

条形码还可以写在集成电路芯片或电路板上,以证明它们在运输过程中没有被拆开或调换;或是作为软件授权密钥的硬件模拟被写入设备。

自擦芯片主要由三原子厚度的半导体层和偶氮苯分子薄膜构成。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偶氮苯分子会收缩。分子依次拉动半导体,使其发射波长更长的光。因此,为了读取信息,用户必须选择正确的光线。

在黑暗中,拉伸的偶氮苯约需7天自然释放其储存的能量。若受光、热作用,该时长会缩短;若储存温度较低,光线较弱,该时长则会延长。

不论芯片上写入的是身份验证条码,还是秘密信息,只要偶氮苯停止拉伸半导体,芯片内容就会消失。如果想立即清除芯片内容,只需使用蓝光照射芯片即可。芯片内容擦除后,又可以写入新的信息。

Deotare表示,这种半导体材料是一种“超越石墨烯”的材料,它能做到一些石墨烯无法完成的事情,例如发射特定频率的光。下一阶段,研究人员希望延长材料保存完整信息的时间,以将其作为防伪措施进行深度开发。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