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非而来的狮子为何没进入亚洲内陆?是什么阻挡了它?

狮子一共有两个亚群:非洲狮群和亚洲狮群,当代所有的亚洲狮都只生活在印度吉尔森林里面,即便是狮子全盛时期,它们在亚洲的分布,也仅限于中西亚、西南亚小部分地方,在更广阔的亚洲内陆上面,却没有发现狮子生存的痕迹。

我们都知道,现代狮起源于非洲,大约在2万多年前的时候,它们走出了非洲,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之后,生物的基因交流不能延续,最终才形成了全新的亚种:亚洲狮。

亚洲狮

狮子没有进入更广阔的亚洲内陆,这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疑问,难道是因为一些山脉跟河流阻挡了狮子扩散的脚步,缺乏对应的生态廊道?这个推断显然是不成立的,我们参考老虎的扩散路径就知道了。

现代虎起源于东亚,后来逐渐扩散至亚洲大部分地区,其中就包含印度次大陆,与狮子在同一生境下共存。

既然老虎能从东亚扩散过来,就说明有相对应的生态廊道,那么狮子也可以沿着老虎走过的路径反方向扩散至东亚,接着遍及整个亚洲内陆。但事实上却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其中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狮子的崛起

自寒武纪物种大爆炸以来,地球上生活过许多生物,各种强悍的捕食者轮番上场,但经历了5次物种大灭绝之后,那些超大型的捕食者相继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给了狮子、老虎、豹子一类中小型的捕食者一个空前的发展机会,所以起源于140万年前东非、西非一带的狮子迅速崛起,并很快达到鼎盛。

狮子的种群发展的速度很快,不久便占据了除撒哈拉沙漠少数地区之外的全部非洲地区,成为这里最强的捕食者。

当狮子在非洲环境下达到饱和之后,它们就经由北非往南欧、亚洲地区扩散,终于在2万年前,到达印度次大陆,所以当今的亚洲狮在基因层面与北非的狮子是最接近的。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疑问,现代狮子崛起的速度是十分迅速的,而且它们扩散的脚步也很快,但是为何至南欧地区、中西亚、印度次大陆地区之后脚步就放缓了许多,或者说就戛然而止了呢?

理论上狮子能不能走进亚洲内陆?

在讨论其他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亚洲内陆适不适合狮子的生存,关于这点,我们可以看如今的亚洲狮栖息地吉尔森林以及狼群的分布范围。

吉尔森林国家公园位于印度的古吉拉特邦里面,这里是亚洲狮最大也是唯一的生境,吉尔山南坡十分陡峭,北坡相对平缓,公园内包含多种地形,既有森林也有辽阔的平原,生活在亚洲的地区,狮群规模会更小,偶尔也会在不是那么茂密的林中活动。

吉尔森林开阔地带的狮子

亚洲内陆地区多为高原、平原、及山地,非洲平均海拔650米,德干高原海拔在500-600米之间,伊朗高原900-1500米,历史上狮子生存的地方,海拔都不是很高,而青藏高原3000-5000米、云贵高原2000-4000米,显然与狮子的分布范围差距太大,但是不是就意味着狮子不能在亚洲内陆生存呢?

也不能这样说,虽然在理论上一些高海拔地区,狮子比较难适应,但亚洲内陆并非全是高原,如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的地势就比较低,而蒙古高原平均海拔也只有1580米左右。

亚欧地形图

我们再参考狼的分布范围,来看看群居的动物在亚洲内陆能不能生存。狼历史上在亚洲的分布范围很广,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亚洲地区,这归功于它们的生活方式,在森林中,狼能成小群或者单独行动,而在开阔地带,则能群体活动。

狮子进入亚洲森林之后,虽然大多数都在开阔地带生活,但与非洲狮群相比,亚洲狮群的规模明显小很多,虽然没有发现亚洲狮独居生活的证据,但明显可以感受到环境对它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灰狼分布范围

亚洲内陆与临海地带并不缺乏生态廊道,尤其是在人类世界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地球生态较好,猎物众多。

老虎之所以能够从东亚扩散至亚洲其他地区,也正是因为有足够的多和优质的生态廊道,狮子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在理论上面,狮子是能够进入亚洲内陆的。

辟谣:不是老虎拦住了狮子

那么究竟是怎么阻止了狮子扩散的脚步呢?有人说是老虎,关于这种说法还有大量的支持者,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老虎虽然与狮子生活在一个时代,体型与食性也类似,看似存在强竞争性,但在现实中老虎与狮子的冲突并不大,它们在全新世期间存在大量同域分布的证据,但却很少有记录下关于狮虎争斗的事件,说明在实际的相处过程中,它们互不侵犯,也就不能说是老虎拦住了狮子。

从狮子扩散的方向与老虎扩散的方向,以及它们扩散的时间节点来看,在1.1万多年前,狮虎在中亚、西亚及印度次大陆地区,共同生活在一个生境里面,而且共存的时间段很长。

老虎是独居的动物,它主要以伏击的方式捕获猎物,所以对环境遮蔽物的要求很高,在空旷的地带,老虎的捕食成功率要大打折扣,所以老虎通常之生活在密林之中,很少涉足开阔地带。

而狮子是群居动物,密林里面群居的优势全无,所以它们也多在开阔地带活动,这就是狮虎和平共存最大的秘密。从这方面看,即便是生活在同一生境中,老虎与狮子的冲突也不大。

把森林比作一间套二的房子,狮子与老虎共同生活在里面,但各自一个方面,互不打扰。

环境是阻止狮子前进的天然屏障

狮子之所以没能扩散至更广阔的亚洲内陆地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环境使然,除了前面说的一些高原地区让狮子无法适应之外,还有就是气候以及地形。

狮子是一种生活在温度较高区域里面的猫科动物,需要大量进食,且进食之后需要大量饮水,所以它们对猎物丰度的要求很高,对水的需求量也很大。

印度次大陆的气候多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充足、水系发达,加上野牛、野驴、牛羚、鹿类等有蹄类动物众多,素有“小非洲”之称,所以能够满足狮群的生活。

印度野牛

再来看看亚洲内陆地区,气候类型众多,在某些地区里面,常年干旱是很平常的事情,这对于狮子来说,是非常不妙的事情。

另外,亚洲内陆地区多为森林地形,这也不适合狮子的生存。老虎在空旷的地带会“生存无力”,同样的狮子进入密林之后也会表现出“生存无力”,森林里面植被茂密,大型乔木林立,这对于群体合作狩猎的狮子来说是非常大的阻碍,会使得它们捕猎成功率急剧下降,甚至无法维系生存。

另外,即便是进入森林之后的狮子,呈小群活动,但森林里面多为野猪、小型羚羊及鹿类的猎物较多,没有大型的兽群,这让食量巨大的狮子吃不饱,种群自然就无法壮大。

在森林里面生活的食肉动物,要么呈独居生活,要么体型较小,对食物的消耗量没有那么大,否则在这种生境之中,很难维系生存,所以即便亚洲内陆有着更广阔的空间,但对狮子来说,这些地区并不是最佳的生存之所,所以也就没有涉足了。

虽然老虎能够通过一些生态廊道进入印度次大陆地区,理论上狮子也能通过这些生态廊道反向而行,但实际上却困难重重。亚洲地区的生态廊道多为山脉或者河岸植物带,无论是哪一种,对于狮子来说都不是好路。

狮子的身体结构不善攀爬,这点我们从其爬树以及生活的场所就能够看出来,面对地形崎岖的生态廊道,狮子会望而止步。

另外,狮子也不擅长泅水,它们的生存经验会告诉它们,河流意味着危险,而亚洲地区由于地势比较复杂陡峭,一般的江河水流都比非洲的要湍急许多,面对这类的情况,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狮子也不会贸然下水。

我相信如果给狮子一个漫长的演化时间,它们也是能够克服这些阻碍进入亚洲内陆地区的,但是狮子自140多万年前诞生之后,由北非扩散而来的时间很晚,只是在距今2万年前,距离人类建立文明的时间很短,当人类崛起之后,狮子就再也没有机会往更远的地方扩散了,不仅如此,在后续的时间段里面,亚洲的狮子被大量捕杀,尤其是进入19世纪之后,亚洲狮甚至一度濒临灭绝,仅剩下13只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