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腹,这是一种日本武士特有的自杀方式。在一般的说法里,看起来残忍的切腹在武士眼中犹如徐徐飘落的樱花般凄美艳绝。武士们用刀切出一条生死分界线,使自己超越了死亡。根据日本人自己的宣传,切腹的起源相传为公元989年的一个叫藤原义的恶棍,当其恶行败露遭到官兵围捕时,选择了用刀插入腹部,将腹部一字切开,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兵倒地而死,这可能是日本第一个死于切腹之人。
切腹的盛行则是在镰仓幕府以后,通常为作战中丢失阵地而引咎自杀,或不想被俘虏而采取切腹自杀。到了江户德川幕府以后,在幕府的推动下,切腹亦制度化,成为了武士的特权。除了自杀以外,切腹也用作犯了罪的武士的“赐死”,与其他刑罚相比,“赐死”的自杀可以维护死者的名誉和尊严,较为体面。
近代以来,切腹更被日本人赋予了神话般的宗教地位。
“我将打开我的灵魂,是污浊,是清白,请您自己看。”在古代日本人的信仰中,腹部是人类灵魂和爱情的居所,剖开自己的腹部,就意味着把自己坦荡的灵魂展示给他人。甚至有人声称,以觅死之道诠释的武士道,自然而然的推崇切腹这种方式。
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武士而言,自然的死亡似乎很平庸,不够热诚,唯有切腹才是最高尚的行为,也是最动人的哀伤。理论上,武士在切腹之前要先剃须理发,沐浴更衣,穿着白色和服在装饰肃穆的寺庙中进行。
▲日本寺庙
切腹的手法有“一字腹、二字腹、三字腹”,还有“十字腹”。切的时候刀法要细致,不允许肠子流出体外,否则就不够美学,被称为“遗憾腹”,有失武士的体面。就是临死前也得让自己向前俯倒,不可仰面朝天以免失仪。当然,因为切腹死亡的过程较长,为了让武士减少痛苦,还有所谓的“介错人”补刀将武士的头砍下来。
那么日本武士的切腹真的是如此神圣和出于维护尊严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稍微了解日本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士道所宣扬的忠义、名誉,追求死亡等理念,与日本历史上真实的武士是根本不沾边的。以“下克上”为风潮的中世日本,武士换主子如换衣服一样随意,作为侍从家臣的武士甚至会推翻他们所侍奉的主家。比如著名武士藤堂高虎,与被称为"天下的副将军"的伊达政宗并列为"外样大名中的双璧",居然侍奉过九个主人!
▲藤堂高虎
仔细研究史料,历史上的那些武士切腹也有相当部分是虚假的宣传。例如日本著名的赤穗事件,四十七名义士被下令切腹,实际上他们只是被斩首的,对外则宣称是切腹自尽。大多数时候的所谓切腹,是用木刀、竹刀或者扇子,在腹部象征性的划拉一下,肚皮都没破介错人就手起刀落将切腹者斩首了。当然,对外自然是要宣称切腹自尽的。这种方式叫做“扇腹”。到了江户后期,发展到武士直接服药自杀,死后再介错,然后对外宣称是切腹。
由于切腹的过程过于痛苦,所以大部分人根本忍受不了,而如果切腹过程中大喊大叫实在丢尽脸面,于是既能保留切腹的形式和武士的面子,又能减轻痛苦的假切腹就大行其道。随着德川幕府为了中央集权,不断动用各种手段削弱各地大名,豪门开始衰败,服务于领主的武士也开始无家可归,很多武士沦落为浪人,更有武士为了生存,以切腹为名骗取钱财。
▲赤穗义士
周作人先生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武士的行为,无论在小说与戏剧里如何壮烈,如何华丽,总掩盖不住一个事实,武士是卖命的奴隶。”作为封建主的侍从身份的武士,要对自己的主人言听计从,保持忠诚,并无多少尊严可言。那些因切腹而死的武士,无论是自行切腹还是被赐“切腹”,也不过是对封建主的食禄报恩罢了。1963年戛纳评委会特别大奖,由日本导演小林正树拍的电影《切腹》中的台词更毫不留情的说:“武士的尊严,只是装饰的门面”。
▲电影《切腹》海报
镰仓到战国时代,武士道不过强调主从的情谊,江户时代也不过强调武士的仁义。到了近代日本,武士道才发展出忠义、光荣、追求死亡这些核心精神。宣称忠义、以死为荣誉的所谓武士道不过是日本明治以来为了宣扬“愚忠”“盲从”,毒化控制国民思想而发明创造的一种思想。其代表作就是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此书于1899年出版了英文版。这本书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为世界各地人们所阅读。包括日本人在内,今天人们对于日本武士道的理解和认识大多源于此书。可以说,新渡户稻造所创造的“武士道”就成了今天日本人所信奉的武士道。
▲新渡户稻造
很多学者指出,《武士道》一书似乎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武士的本来面目:“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是与以往的历史断绝的一种新武士道”。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新渡户稻造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向当时的西方“辩护”自己的国家。
▲乃木希典
明治三四十年代,特别是甲午战争后,西方世界对日本抱有相当多负面评价和印象。
1894年11月21日至24日,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口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大屠杀,两万余无辜中国平民丧生。美国记者以《日军大屠杀—〈世界报〉随军记者关于旅顺屠杀事件的报道》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日本军队于11 月21 日进入旅顺口,全市居民遭到冷酷无情的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在他们的家中遭到杀戮,而且断肢残体不堪言状。连续不断的恣意滥杀一直持续了3 天。整个城市伴随着骇人听闻的屠戮和抢掠。
这是日本又退回到野蛮的例证。所有为屠杀事实辩解的借口都是虚构的。文明世界将会随着对屠杀详情的了解而感到震惊。”这篇报道在西方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克里尔曼在文章的一开头便指出:“这决不像日本所宣传那样是‘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冲突’,而是一场‘野蛮的征服战争’;日本已经撕下了它所蒙的面纱,在刚刚过去的四天里把文明踏在了它的征服军脚下。攻取旅顺的故事将成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旅顺大屠杀导致西方世界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向外界传达的文明形象产生了怀疑,从而认为日本是“披着文明外衣有着野蛮筋骨的怪兽”。
▲旅顺大屠杀照片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明治日本的一些知识分子纷纷以英文著书辩解,希望向西方介绍日本“优秀特质”。《武士道》一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同时期还有《茶之书》、《代表的日本人》等书,无一不是向外界宣扬日本人的“优秀特质”和“大和魂”。
到了日俄战争期间,乃木希典率军进攻旅顺口时,强迫士兵进行自杀式的“肉弹攻击”,用士兵的鲜血和尸体为日军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战后,日本统治者大肆吹捧士兵的勇武,同时还美化乃木希典,不仅将其吹捧为“军神”、“圣将”、“皇国军人的表率”,将乃木编入教科书,广为宣传。1906年出版的《肉弹》一书中,更将旅顺战役中的“肉弹”战术吹嘘成了“大和魂”武士道的体现。
▲《世界报》刊登的克里尔曼所报道的旅顺大屠杀
这些书籍的出版和宣扬的思想,标志着“明治武士道”被发明创造出来。正像英国的日本学者张伯伦评论的,“明治武士道的复兴是一种‘新宗教的发明’。观念化、精神化、大众修身术、人生训。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期间,军国热,外国的好奇,与国民性论重叠。”
此后,武士道又与军国主义结合起来,成为日本政府鼓吹绝对效忠天皇和对外扩张的精神武器,从而使日本具有更加疯狂的侵略性和野蛮性。日本国民完全被武士道所奴化。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军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天皇发布《人的宣言》申明自己是人不是神,否定天皇的神格化,这才动摇了明治以来武士道存在的依据和理论基础,明治武士道宣告崩溃。
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武士道遭到绝大多数日本人的唾弃。以电影《切腹》为代表的一些影视作品也对武士道进行了反思和控诉。但是武士道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如果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仍能死灰复燃,这是人们应该警惕的。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李梦阳,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