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的智慧生活,正成为城市一部分


【深几度·关心技术文化与人】

撰稿|刘子岚

编辑|吴俊宇

「摘要:智能体通过“5机”深度融合,“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能进化”。智能体最大的特征是云网边端协同,是一体化智能系统。深圳市与华为发布共建的“鹏城智能体”是融合了云网边端协同新技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系统,也是首个城市智能体的探索实践。」

从摄像头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立即锁定嫌疑人,即便嫌疑人已经改头换面,或是时隔20年不曾露面,只要此人在公安部的潜逃信息库中,系统就会立即报警。

这本是科幻片《少数派报告》中的情节,如今正成为日常城市生活中的的一部分。

有很多曾在经典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微型芯片存储、刷脸通行、VR互动……幕后,计算机屏幕上一行行代码在滚动着;台前一切都有序而高效地运作着——这是一种科技造就的井然有序。

如今,那些曾经属于未来的场景正在一点一点成为现实。城市生活正在向全场景智慧的方向发展,而科技让智慧可以呈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01

治理难点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21世纪初,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随着时间推移,城镇化趋势愈演愈烈,平均每周超过100万人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已经超过6亿。

当前城镇化进程仍然在加快,全世界358个百万人口城市中的153个出现在亚洲,21个超大城市中15个在亚洲。

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城乡之间的壁垒开始松动并逐渐被打破?

如果要回忆一个准确的时间点,那应该以1978年为界。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城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到2019年已经突破了60%。

城市中国计划联席主席、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Jonathan Woetzel(华强森)就曾表示,中国城市化有三大突出特点:

规模、速度和进展。除了中国,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大的城市化规模,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工业化,提高生产力,这是中国城市化的独特之处。

最近十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更是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我国规模城市总数达到世界首位。

但在城市发展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却愈发突出,城市化催生出了城市病,逐渐退化的基础设施、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在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集约化效率才是城市高效运转的大前提。

中国的城市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解决人民生活新体验、企业新发展、政府新治理这三大关键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以人为本,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这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今年,华为提出了共建全场景智慧的新追求,全场景智慧是指面向城市、企业和行业等场景,通过5G、云、AI、计算等多种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创新产生的裂变效应,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同时让居民的幸福感更强、企业生产效率更高、行业创造力更强,使得全场景智慧成为可能。

对于这一概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曾评价道,全场景智慧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提法。

自从有了信息化、数字化以来,现在国内外都在关注一个词叫做“数字鸿沟”。

我们也看到在这次疫情里面,在边远地区或者是老年人,他们在使用智能手机健康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全场景智慧实际上就是希望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边远的乡村,无论是正值壮年的白领,还是小朋友和老年人,都可以更好的从这样一个智能化发展、智慧化发展里面享受红利。

02

智能升级

步入21世纪,很多发达国家先行开展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践。

这些智慧城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降低碳排放、致力环境保护。如开发智能电网的维也纳、发展循环经济的多伦多、实施自行车共享计划的巴黎。

第二类:关注应急、保障社会安全。如建立防灾系统的纽约、治理交通拥堵的伦敦、推动移动智能的东京。

第三类:依靠科技,培育新兴产业。如创建电厂电动汽车的德国、创新清洁技术的哥本哈根、推广智能卡的香港、扩展光伏产业链的巴塞罗那。

例如纽约在2013年就颁布了《纽约市开放数据法案》。数据开放之后,纽约取得了不少城市治理进展。

比如,纽约从企业诚信委员会获得所有餐饮企业处理废弃油脂支付的服务费数据,筛选出没有付费的餐饮企业进行排查,排查的准确率达到95%。

此外,根据房屋的年龄、排放等数据进行分析,对火灾预测的准确率也从25%提升到70%,大幅降低了城市安全风险。

如果把目光投向国内就会发现,我国近几年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深圳则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沿。

深圳是一座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研发、生产、出口的重要基地,集聚了华为等一批骨干企业,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6、占全球1/10,在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在深圳,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约95%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零跑动”,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便捷。通过建设全市AI 智能信号灯控“一张网”等智慧交通服务,城市高峰期机动车通行速度提升10%,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医疗服务方面更是进展飞速,深圳已经实现了所有医院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在智慧医疗的服务支撑下,让患者平均节省40 分钟左右的排队时间,每年降低患者就医费用4000 多万元。

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深圳充分发挥智慧城市的作用,坚持科技抗疫、智慧防控,广泛应用5G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新手段,有力提升了疫情防控效能。

全场景智慧城市的建设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要有注重细分的全面而成熟的解决,更需要富有经验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

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华为则是一个可以依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大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建设和运维,小到一个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在引领城市向全场景智慧转变的过程中,都可以灵活运用华为的“5机”。

“5机”指5个机会,也指5种技术,即“联接、AI、云、计算、应用”。“5机”协同会为城市数字化转型走向智能升级的新阶段带来三方面价值:

1、重构生活体验

如今的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政府越来越注重新型的城镇化建设,而交通网络则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

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比如华为在深圳100多个路口上,部署了被称作智能交通的红绿灯的自动控制系统,交通的改进能做到10%以上。

作为中国十二大干线机场之一和国际枢纽机场,深圳机场每天航班起降超过1000架次,靠桥率约为70%左右,每天客流量达到12万人。

如今,深圳机场通过华为AI技术对深圳机场进行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从传统的甘特图手工安排计划到AI的自动化,靠桥率提升到80%。

“机场+AI”的新模式提升了10%的提升了靠桥率,意味着深圳机场每年将有400万人,不用坐摆渡车去远机位。除此之外,华为还为机场提供人脸识别实现机场一站式通关,让旅客排队时间将减少15%。科幻片里的场景正一步一步在现实中向我们袭来。

除了交通,治安也是社会治理上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华为在龙岗区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帮助治安管理,能够使报警情的发生的概率降低了20%。

日常生活场景中,地铁公交一码通行,、速公路自由流收费等带来的交通智能升级都大大提升了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体验。

2、优化生产流程

提升居民的生活体验、政府的智能化应用只是一个方面,“5机”也给企业带来了产业智能升级。

比如在供应链管理上,华为就全面引入了AI能力,这使订单履行周期下降了76%,每年节省70多亿成本。在引入AI后,货量预估准确率提升到70%。

在装箱环节,华为现有8千多种包装箱、30多种车型、30多种约束条件,通过引入首次适应降序等排序算法,提高车辆装载率,每年节约近亿元。

仓储管理在引入AI后,综合各种约束、比如历史存量、物品必须按类堆放、拣货次数最小,使拣货效率提升了20%。

除自身实践外,华为与合作伙伴一起已经在超过600个项目落地和实践,智能升级正在改变千行百业。

以华为与永锋钢铁的合作项目为例,以前判定结果受人工主观影响大,现在则通过AI与工业机理融合,对钢的晶粒度品质进行评级,钢材智能评级结果准确率达到95%以上,评级效率是人工的数百倍。

上海商飞也通过跟华为以及联通等企业的合作,在其重要生产环节利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曾经依靠员工经验来判断产品质量,现在则可以通过工业高清视频通过5G上到云端跟预存数据对比,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决策,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3、赋能行业创新

根据IDC的研究,到2023年,全球由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驱动的数字经济的占比将达到51.3%。

今年3月,F5 Networks 发布了《2020年应用服务现状报告(亚太版)》,根据1300多份亚太地区的反馈,了解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发现:

亚太地区82%的企业正在实施数字化转型,71%的企业通过网络自动化提高效率。

放眼未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主流,而着眼于现在,全场景智慧正在加速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利用云、5G、AI等新技术来提升产品、运营效率,赋能行业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多商业价值。

随着视觉AI在各行各业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电力行业也基于视觉识别AI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金三立是个有20年视频技术积累的企业。

去年,华为与金三立联合创新,将Atlas200 AI加速模块内置到视频采集设备中,在完成超高清晰图像画质获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实现了输电线路监测装置边缘智能。

过去户外输电线路传统人工巡视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利用基于Atlas 200 AI加速模块的AI边侧视频巡检只需要2小时,巡检效率提升80倍,并且能及时发现传统人工地面巡视不易发现的隐患点,识别准确率极大提高,基于Atlas 人工智能平台的输电线路巡检解决方案还成功应用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

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层出不穷的“黑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场景,也在改变着各行各业,最终将会改变我们所处的一座座城市。

03

城市管理合作者

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城市政府是唯一的城市管理者,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是其管理对象。

但大卫·哈维却提出了“城市企业主义”理论,在他看来,随着经济社会历史发展,城市管理体制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地方政府积极策划和推动一系列基于地方的城市发展战略,像经营企业一样来管理城市,把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等放在重要位置。

这使政府独自管理城市的”大政府”管理模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共同管理城市则成为了现在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新模式。

能够拥有这个“合作权”的无疑是像华为这样拥有先进技术能力的大型企业,他们将在城市管理和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城市管理的合作者。

在今年的华为全联接上,华为发布了智能体这一智能升级参考架构。

智能体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以云为基础,构建一个开放、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

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曾提道,“全场景智慧是社会智慧化发展更高的形态,或者说是最终的一个愿景。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机遇,结合互联网、AI等赋能型的技术,会大量涌现新型服务模式和新型应用场景。”

打造智能体则是实现全场景智慧城市的有效途径。智能体包括四层: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

智能交互:联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让数据、软件和AI算法在云边端自由流动

智能联接:无缝覆盖、万物互联、从而实现应用协同,数据协同,组织协同

智能中枢:是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基于云基础设施,赋能应用,使能数据、普惠AI,支撑全场景智慧应用

智慧应用:通过与客户、伙伴的协同创新,加速ICT技术与行业知识的深度融合,重构体验、优化流程、使能创新

智能体通过“5机”深度融合,“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能进化”。智能体最大的特征是云网边端协同,是一体化智能系统。

深圳市与华为发布共建的“鹏城智能体”是融合了云网边端协同新技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系统,也是首个城市智能体的探索实践。

以其中天气预报场景为例,在全市分区部署高清摄像机采集天空的云、雨、雾等图像数据,通过5G将收集到的数据实时回传到云上,把各区的数据拼成云天全景拼图,再和气象雷达数据拟合,使用AI技术就可以精准预测到4小时以内的天气变化。

同时,把云端训练好的模型推送到边缘,让摄像机也能实时识别微雨、雾等细微天气变化,通过云网边端的一体化协同,提供智慧的气象应用,让老百姓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方圆一公里的天气变化,根据变化做出行程安排。

这个案例说明,通过5G、云、AI、智能边缘的深度融合,形成一体化的智能系统,可创造出业界当前最领先的智慧体验。

鹏程智能体不是孤立、生硬的存在,它是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年轻城市在数字空间的完整映射。

它用“数字世界”的超强能力,赋能有限的“物理世界”,实现城市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全业务融合和全场景智慧,让深圳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的城市服务。

未来,科技的边际成本会不断下降,人工智能的使用成本更低,物联网、5G的推广更广泛,当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覆盖能力足够强大时,我们的社会智能化将会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实现城市全场景智慧生活的道路上,像华为这样的平台级企业正肩负起城市管理合作者这个全新的企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