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猛兽迷的圈子里面,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说就平均体型而言,北极熊是最大的熊类,但却打不过第二的棕熊,其实这句话没有标准的答案,无论我们支持哪一方,总能从它们的身高体重习性等各方面找到支持自己论点的论据。
单纯对比身高、体重、咬力、犬齿长度等各方面数据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棕熊亚种数量太多,位于小亚细亚一带的棕熊,与阿拉斯加大棕熊的体型差距能有一倍多。
北极熊亚种之间的体型差距虽然没有棕熊那么大,但这些差异也没有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加之在实际战斗中并非优势一方就稳赢,比如更大的加拿大猞猁也有被小小的渔貂杀死过,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从数据上,就断定两种猛兽之间的输赢,好在现实生活中,棕熊与北极熊的活动区域存在一定的重叠,且二者之间亦被记录下大量的互动时刻,因此本文将从现实出发,拒绝模式化、回合制斗兽,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双熊争霸”场景。
北极熊与棕熊分家
北极熊与棕熊之间是没有生殖隔离的,甚至有一种名叫灰北极熊的动物就是棕熊与北极熊的杂交后代,基于这项事实,很多人支持了北极熊在15万年前与棕熊分了家,但是国际遗传学知名期刊《PLOS Genetics》杂志上一篇新的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分家的时间远比以前想象的要早得多。
在原来的研究里面,科学家取样了阿拉斯加东南海岸外的金钟岛、巴拉诺夫岛和奇恰戈夫岛上的棕熊,发现它们的线粒体DNA(线粒体DNA仅来自母亲)与北极熊的极为相似,因此得出了“15万年”的结论。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贝丝·夏皮罗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金钟岛、巴拉诺夫岛和奇恰戈夫岛上棕熊的线粒体DNA之所以与北极熊相似,主要是因为棕熊“混入”的结果。
以前,这些岛上生活着的都是纯正的北极熊,但是在数千年前随着冰川消融,这些北极熊被困在了岛上,而气温的逐渐升高,使得原来处于更低维度的棕熊逐渐北上,来到了这些岛屿,并与北极熊交配,最终使得岛上的“棕熊”在外表上看起来是棕熊,但其线粒体DNA中仍保留了北极熊的痕迹,所以结果是不准确的。
北极熊的确是从棕熊这一支分离出去的,但二者在外形和行为上的差异度非常明显,如果它们分家的时间仅有15万年,显然不符合自然现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史蒂芬·舒斯特尔和同事对三只棕熊、一只黑熊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与北极熊的基因组相比较,其中北极熊的基因组里面有一种是现代北极熊的,还有一种是从12万年前的北极熊遗骸中获取的,发现它们早在400-500万年前就已经分开了,由于极地终日冰雪覆盖,北极熊也演化出了现在的模样。
棕熊杂食,北极熊吃肉
北极熊虽然与棕熊同宗同源,但时至今日,它们的生活模式已经大不相同了,由于北极熊生活在冰面上,植物并不常见,所以它们逐渐演化成了纯肉食性动物。
北极熊最主要的猎物是髯海豹和环斑海豹,它有多种狩猎方式,最常采用的是伏击战术,利用自己灵敏的嗅觉定位海豹的呼吸口,并长期蹲守,一旦海豹露头呼吸,北极熊便一把将其抓住拖出冰面,然后用牙齿咬碎海豹头骨,从而完成击杀。
棕熊虽然长了一副超级猛兽的样子,但它却是最杂食性的动物之一,能吃掉它所能得到的任何食物,包括肉食及素食。在棕熊的饮食构成里面,有90%是植物性物质,比如各种浆果、坚果、蘑菇、花、草等,由于它的爪子长且钝,非常适合挖掘,所以植物的根茎也是棕熊的常规食物之一。
棕熊几乎不挑食,有啥吃啥,到了夏秋季节,飞蛾等昆虫数量较多,棕熊则会加大这类食物的摄取量,比如美国黄石公园里的棕熊,每年夏天都会吃掉大量的飞蛾,有时甚至能达4万只。而生活在沿海地带的棕熊,则多以螃蟹、蛤、鱼、蛋等为食。
从二者的食性上,部分人理所应当的认为食肉动物要远比杂食动物凶猛,但从“双熊”的多次较量里面,我们发现似乎北极熊要更“怂”一些,这点与2015年《哺乳动物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相吻合。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的苏珊娜·米勒等研究人员追踪了阿拉斯加波弗特海沿岸延长线上的棕熊与北极熊,发现饥饿的北极熊会造访附近村庄处理鲸鱼的地方,人们取走了鲸鱼身上有用的部位,剩下大部分鲸尸则成了熊类等的食物。
研究人员发现,鲸鱼的尸体引来的并不仅仅是北极熊,还有棕熊,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种间竞争,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体型较大的北极熊竟然处于下风,棕熊则像老大哥一样占据了统治地位,霸占着鲸尸,多次赶走北极熊。
其实不难理解,纵观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里的动物,你会发现大多数纯肉食性动物都会避免非必要的战斗,而多数杂食性动物或者食腐动物,性格都较为彪悍,只因一旦受伤,北极熊便会大量丧失狩猎能力,这对它的生存不妙,而棕熊则不然,即便受伤也能依靠超杂的食性将危害降至最低,加上在棕熊的生境中,常常生活着灰狼、美洲狮等猛兽,它早已习惯了在强者口中夺食。
棕熊北上掠夺
近十几年来,我们常常听说“温室效应”、“北极冰雪消融”等词汇,虽然这些现象还未对北极熊产生致命性威胁,但多多少少都有些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让部分北极熊捕食海豹的狩猎场成了开阔的水域,因此这些北极熊不得不走向更南的海岸。同时温室效应使得植物的分布边界和动物的群落逐渐向更北的地方延伸,棕熊也有了机会北上掠夺。
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北部,1996年之前还未发现一只棕熊,而在这之后最少已经记录下了12起棕熊目击事件了,表明棕熊已经到来,这对于北极熊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消息。
由于哈德逊湾以北的地区土地较为贫瘠,能够供棕熊采食的植物性物质很少,所以它们不得不提高肉类在饮食中所占的比重,鹿类、鱼类、腐肉通通都是棕熊留意的对象。
曼尼托巴省野生动物保护区总监盖尔·惠兰·恩斯表示:棕熊更擅长于抢夺和守护猎物,而北极熊在这方面则显得不是那么积极,所以在这场博弈中,注定了是棕熊占据上风。
不以单纯比武论输赢
正是由于北极熊在与棕熊的对峙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怂”样,才给人一种北极熊打不过棕熊的感觉,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根本就是一场势力不对等的比武,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北极圈冰层收缩,让部分北极熊的觅食策略发生了变化,它们正在转向陆基食物,比如雪雁、蛋类和鹿类等等,比如在2015年7月份的时候,挪威科学家就记录下了北极熊进食海豚的现象,这在过去是不会出现的事情。
然而经研究发现,因冰层消融导致被困陆地沿岸的北极熊,多为母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母熊需要回到出生地产仔;二是公熊的移动性更强,出生之后前往北极冰层生活,大概率是不会回到出生地的。
另外一方面,北上进入北极熊领地的棕熊,则更多的是公熊,因为相对于母熊来说,公棕熊的移动性也更强,比如哈德逊湾以北的沿岸地带,是多数北极熊产仔的区域,而公棕熊的到来,会对怀孕母熊及小北极熊产生威胁。
不难发现,这其实是母北极熊与公棕熊对峙的局面,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雄性往往要强于雌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未发现有公北极熊对战公棕熊的现象,在少量文献记载中,仅发现了棕熊杀死母北极熊的事件,所以北极熊与棕熊之间的较量,不能单纯比武论输赢,而更多的还要考虑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差异。
另外就算从体型上考虑,北坡并非是棕熊的主要集中地区,这里的棕熊体型往往比南部的小许多,所以我们也很难相信,一旦开战,更大体型的北极熊会打不过棕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