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哭声可能会招来野兽,为什么人类依然保留如此劣汰基因?

我们知道,婴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旦感到不舒服或者感到不安全,就会发出哇哇的哭声。虽然在现如今,婴儿即使发出再大的哭声也不会招来危险,但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婴儿的哭声很有可能会招来野兽,那为什么人类婴儿在小时候依然会哇哇大叫呢?

婴儿的哭声

婴儿在刚出生时的哭声非常重要,原因是因为婴儿在刚出生时需要第一次用到肺部呼吸。当婴儿发出哭泣时,蜷缩的胸廓会扩张,肺细胞也会因吸入空气而变大。

事实上,如果婴儿在刚出生时没有哭泣,医生反而会比较担心,因为此时的婴儿自主呼吸没有建立,可能会导致缺氧,而缺氧又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所以如果婴儿在刚出生时没有哭,医生会拍打婴儿屁股,让婴儿尽快建立自主呼吸。

虽然婴儿的哭泣可能会招来天敌,但两害取其轻,如果婴儿在刚出生时不哭泣会对婴儿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婴儿在刚出生时哇哇大哭就被保留了下来。

婴儿的生存淘汰

除了刚出生时,婴儿在平时也会哭泣,照顾过婴儿的就会知道:饿了,渴了,尿了甚至被打扰了之后都会哇哇大哭。然而我们知道,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婴儿没有如今这样安全的环境,哭声很可能会引来野兽,那为什么婴儿还会保留哭泣的行为呢?

事实上,婴儿之所以哭泣,和人类的进化有关。在远古时期,人类的脑容量非常小,不到500毫升,但随着进化的进行,人类的脑容量不断膨大,达到了1500毫升左右。而人类又为了适应直立行走,盆骨不断地变小,此时就会带来一个矛盾,那就是拥有较大的大脑的婴儿在出生时,会遇到狭小的盆骨,以至于人类难产率越来越高,因为生育后代而导致母子死亡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但是,生物在演化时都会找到相应的调节机制,人类的调节机制就是让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提前出生,然后在体外继续发育。

而其他动物的后代,由于脑容量不够大,而且四肢行走的盆骨比人类更容易生育后代,所以它们生育的后代在刚出生后不久,就具备一定的求生能力,比如:小鹿生下来就会跑。

由于人类婴儿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就会出生,此时婴儿不具备任何自保能力,它们所有的需求都需要依赖大人。此时的它们还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用哭泣表达自己的不舒服,提醒大人关注自己。如果孩子饿了不会哭,尿了不会表达,那大概率是它会经常饿着,或者被尿液浸着,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它们的身体健康,在那个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时代,它们很可能会因此而被淘汰。

也就是说,婴儿的哭泣能够帮助它们生活得更好,因此被生物保留了下来。

婴儿哭泣不怕招惹野兽吗?

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环境没那么安全,所以婴儿的哭泣有一定概率会吸引野兽的注意。但是人类比较幸运的在于,人类很早就学会了群居,并且学会了使用工具。在部落之中,即使婴儿会发出啼哭声,野兽也不敢轻易靠近。

不过,在人类迁移或者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此时人群比较分散,如果被妈妈抱着的婴儿在此时发出啼哭声,很有可能会吸引野兽的注意,并将其一网打尽。

在这种生存机制下,一些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哭泣的婴儿被自然选择保留了下来,直到如今,当婴儿号啕大哭不止时,只要抱起婴儿走走,它就会立即停止哭泣。

其实不只是人类如此,一些其他动物在移动幼崽时,幼崽也会保持安静,比如:猫妈妈叼着小猫时,小猫不会动来动去,而是保持身体僵直状态。

而这种状态甚至会延续到成年,科学家发现,用活页夹夹住猫的后颈肉,猫就会感到像是猫妈妈在叼自己一样,此时它们就会一动不动,像是被催眠了一样,因此这种机制又被称为:夹子催眠。

总结

婴儿在刚出生时哭泣,是为了要建立自主呼吸系统,虽然哭泣有一定概率会招来野兽的注意,但是两害之间择其轻,如果为了躲避天敌而演化出不哭泣的行为,将更有可能导致人类灭绝。

婴儿在出生后的哭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婴儿会生活在部落之中,比较安全。但在迁徙或者移动的过程中,婴儿哭泣也会招来一定的天敌,在这种生存机制下它们也会乖乖地选择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