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矛盾吗?道家足不出户里的“得道”智慧

文|颜小二述哲文

“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走得越远,反而知道得越少?”这句话是不是不合逻辑?但在道家老子这里,这句话反而展现了何谓“得道”,何谓“失道”。

在《老子》一书的四十七章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就字面含义理解,道家老子这是在说“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事;不望向窗外,就可以知道日月星辰变化。在外奔走的人走得越远,反而知道的越少。”


初读老子这段话,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合逻辑?这是道家思想的难懂之处,也是巧妙之处,更是值得品味的地方。

将老子的这番话抽象来看,不出户知天下者,无“知天下”的刻意追求,这其实是在“知”上的“无为”,而能够“无为”而无所不知的,在老子理论体系中,这样的人当属把握“道”的圣人。

在外奔走的人,行为太过“刻意”,刻意中的私欲太过浓烈,于此反而与“道”背道而驰。即便奔走再远,眼睛早已被欲蒙上了一层纱,庸碌一生而不“得道”。这便是老子之“奔走越远越无知”的逻辑关系。大家细细体会一下。


也就是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句话,实则是老子在描述“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特质,而“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则是老子用正言若反的形式,告诉世人,“刻意强求下的有为,再努力,也是可悲的徒劳”。由此,道家老子思想可谓高明。

1、何谓得道:“不出户,知天下”里有“道”的“无为而无不为”

为了深刻理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段话中的逻辑的合理性,请大家和颜小二一起先来理解一下道家的“道”。

在道家老子的思想体系中,不同层面的“道”表现不同,但许多时候,我们可以将“道”理解为规律。老子曾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里的“徳”指的是让万物之所以是万物的“徳”性。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比如太阳东升西落,草木繁茂枯荣,都有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依据,也就是所谓的客观规律。


老子指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徳”,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在遵循这个客观规律,只有顺应道,圆满自己的“徳”性,人生才能上达最适宜的状态。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这种“惩罚”,其实早已在人类身上印证。比如人类砍伐树木、围湖造田等行为,实则便是对自然界的破坏,是人因私心而做出的违背自然之道的行为。于此,泥石流、山洪等“惩罚”便随之而来。


此处万事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甚至是违背“规律”受到的“惩罚”,合起来,在颜小二看来,大抵便是“道”在发生作用。

而老子所谓的“不出户,知天下”,实则可以看成是一种“得道”的状态,大抵指的是“接近道”、“了解道”、“对道有一定把握”的人,因为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知道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大方向。


于此,带着这种思路,我们便能进一步体会“道”表现出的“无为而无不为”特性了。

同时,颜小二不建议各位将“不出户,知天下”简单理解为“真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老子这里不出户的,是人的“私欲”。人心不动,即便身体游走天下,人的本心与本真也如一直呆在屋子一般,清静、安定。

也就是说,老子这“不出户”背后,不动的不是客观意义上的“脚”,而是主观意义上的“私心”。


2、关于“失道”:为何“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因为私欲蒙住了眼睛

有一种东西,越是带有强烈愿望刻意索求,便越是“得不到”、“看不清”、“弄不明白”。在行为举止上的追求之意表达得越是明显,便说明离它越远。这个“东西”是什么?是道家的“道”。

道家之“道”虽然不可言说,而且“玄之又玄”,但是它的多种表现形式,已经被老子感知,且被老子“强行”表达了出来。而道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带有“自然特色”的“规律”。

这里的“自然”,不是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界,将其理解为与人的刻意而为,即与“人为而伪”对立的存在会比较好。


了解了自然之道与人为而伪的对立,那么了解“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在逻辑上的合理性,就相对简单了。

远行之人,是有目的的。

走得越远,那么心中对某物的渴求就越强烈。因为这种强烈的欲望,人会刻意去做一些事情。这种刻意,与“自然之道”背道而驰。


纯粹些来讨论,走得越远,渴望欲求就越强烈,渴望欲求越强烈,人为而伪的成分就“越多”,于是,离道家老子的“自然之道”就越远。这才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在逻辑上的合理性。

以此,对于“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原因,我们接地气点回答,便可以说,因为私欲蒙住了眼睛,此时对人来说,双脚是欲望的“车轮”,人虽然走得远,但心却在欲望泥潭中越陷越深,以至于双眼“浑浊”,越来越看不清“所求”。这是人“失道”的体现。

这里颜小二还是要多说一句,老子所说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反对的并不是客观上的“远行”,而是借着“求远”抽象出人的“欲”,继而批判强作妄为之下的“人为”。这一点需要大家细品的。


3、总结

写到最后,这里来个小总结会更清晰些。要理解道家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句话的内涵,就要脱离字面含义,深究其精神内核,才能获得更多启发。老子这里指出的“不出门可知天下事”,指的是人把握自然之道,顺遂自然之道的“得道”状态。“不出户”的不是“客观意义上的脚步、步伐”,而是我们主观意义上的内在欲望。

同理,“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实则是老子借着与“不出户,知天下”相对应的关系告诫世人,人若带着强烈的私欲“远行求道”,最后只会因“强作妄为”,离道越来越远,也就是所谓的“失道”。


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实是老子在暗示世人,摒弃私欲的“自然而为”,才能让自己“不求而得”,上达身心和谐。

严正声明: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全网维权。

参考资料:《老子》、《老庄新论》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