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黄河大铁牛,而不是其它动物?

黄河大铁牛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是位于古代一条黄河古道铁索桥两端,用于稳固铁索桥的铁制桩子。

这条铁索桥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城西,名为蒲津浮桥。这条浮桥具有重要的交通价值,起到了沟通山西与陕西两省份的关键作用。唐代开元十三年,为了稳固铁索桥,保障这条交通要道,朝廷下令铸铁牛四座为拉索的桩子,故称“唐开元铁牛”。

唐开元铁牛后来由于元朝时期铁索桥被废弃,而成了摆设。随着黄河河道的变迁,唐开元铁牛渐渐被越积越多的泥沙掩埋。

上世纪四十年代,唐开元铁牛虽然完全在水面下,可是在枯水季节,下水可摸到牛角,甚至有船只被牛角挂伤船底。不过到了五十年代,四尊唐开元铁牛已经在水下两米之深,似乎再也难见天日。

其实作为拉铁索桥的铁桩子,为什么非得是牛呢?还有好多动物可供选择呀。其实这看似没什么,其实当中大有门道。

一、牛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生产工具,代表农耕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文明伊始之际,中华民众由于耕作技术有限,所以并不能获得高效的耕种工具。后来虽然发明了犁等耕作工具,可是依然使用人力来开田犁地。这十分困难,人比牛还累,还提高不了耕地的效率。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华民众驯服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还发现牛这一动物强壮结实、脾气又好、吃的还是草。自己是食肉动物,而牛是食草动物,哪有食肉动物不欺负食草动物的道理,何况还是被驯服了的。于是牛开始成为犁地的劳作工具之一,代替了人力。

如此一来,犁地开田的效率大大提高,牛也就成了农耕文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牛的地位变得神圣,渐渐演变为一种图腾崇拜。由于牛在农耕文化中是最具有代表性,所以古代中国人会使用牛来作为图腾象征。唐开元铁牛就是我国古代的图腾崇拜之一,是一种精神文化上的象征。

二、牛属土,寓意水来土掩,有明显意义

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天干十二支,来对年号和日期,进行编排、记录。由于前文提到的有关动物的图腾崇拜文化,古代中国人又发明了十二生肖,用来对应一个人出生年份的属相。

牛在属相中排在第二位,对应十二天干中的丑。以此为基础,在我国古书《周易》中,牛对应四象八卦中的“坤”卦。所谓乾为天,坤为地,而地能胜水,也就是五行相生相克中的土克水。

土能克水,自然水来土淹,这么一只大铁牛位于黄河两岸,难道镇不住黄河水吗?要知道,中华民族是发源于黄河流域的,而黄河在古代泛滥十分严重,上古时期的大禹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艰难的治水活动。

事实上,历朝历代都将治黄河水当作重要的政治、民生任务。唐开元铁牛在黄河古道边用作拉铁索的桩子,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四尊铁牛的安稳坐镇,意味着铁索桥的安稳如山,对桥下汹涌的黄河水,也起到了一种震慑作用。

三、牛勤恳敦厚、踏实稳重,起心理暗示作用

牛是一种性格勤恳敦厚、踏实稳重的动物,它乖乖地完成犁地开田的耕作任务,能吃苦受累,但是不会发脾气。农家十分喜爱牛,因为它是耕田的好帮手,也因为有了它,家里的田地劳作也有了保障。久而久之,民众们对牛这一动物,十分信任,对于以牛为形象的铁桩子也会有信心。

说白了,唐开元铁牛稳坐于黄河两岸,对民众们起到了一种心理暗示作用,让路过的人对它产生了无比的信心。人们对它有信心,也是对自己的安全有信心,那么在这条有唐开元铁牛坐镇拉索的蒲津浮桥上来来往往,当然更加放心。

综上所述,唐开元铁牛它必须是牛,换做其他动物,似乎起不了那么好的效果和象征意义。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觉得唐开元铁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觉得应该把它捞出来。

在得到政府的支持后,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准确把握四尊唐开元铁牛的具体位置后,在1989年8月,四尊自清朝就开始“沉睡”的铁牛,终于重见天日。

今天,唐开元铁牛陈列于永济市博物馆,向世人展示它经历的风雨。它们见过许多往来的行人以及沧桑的岁月,也将继续凝视中华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