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据表明:镜子中的你,并不是你真实的相貌?

有些人死活就不上照,平日里看看真人还是不错的,但一拍照就玩完,根本就没法看!不上照是因为光线不对,或者不会化妆,不会选角度等等多种解释,但照镜子也不一样,这不是吓人吗?但事实上还真是这样,而且有科学依据!

为什么镜子中的人还现实中的不一样?

很多学物理的朋友马上就会想到,照镜子时看到的自己是过去的的自己,因为光线到镜子,再从镜子反射回来是需要时间的,尽管光速高达30万千米/秒,但仍然需要那么一丢丢时间,所以过去的我没有现在的我好看!

其实要这样强行解释也不是不可以,但为什么不是过去的我更年轻帅气(漂亮)呢,为什么一定是现在好看呢?这个问题就没法回答了!但事实上我们今天要说的问题中,这个却不是关键,而是我们的视觉习惯导致的!

为什么镜子中的你看起来更精神?那是因为曝光效应!

什么叫臭美?就是一个人反复照镜子,咋看都好看,搞不好还拍拍自己的脸,还说几句“宝宝就是天生丽质”,很多时候我们都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其实照镜子的时候有一种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在作怪!

什么叫做“曝光效应”呢?简单了理解就是当你熟悉一个人时,也会觉得这人看起来其实也不难看出,或者说熟悉的了就会觉得更好看,当然我们是看不到自己的,绝大多数时候看到的自己都是镜子中的自己,那么本人和镜子中的人看起来有差别吗?

没有,里外都是本人!但如果要较真的话,答案是有,而且差异很大!没有一个人是完美到左右对称的,有的人左右相对比较对称,但有的人左右脸相差就比较大了,笔者的一位同事就是典型的左右脸相差比较大,但并不影响她是一位美女!

当然除了普通人外,很多明星也是左右脸不对称的重灾区,假如将其左脸镜像到右脸或者反之对比,那么这就是神似的两个人,看起来就像双胞胎,非常相似,但仔细看仍然区分两者的区别!

所以看镜子中的人就是这个效应,我们看习惯了不对称的状态,比如左大右小,或者右大左小等,所以突然看到镜子中相反的自己时不习惯的结果就是有种说不出的差别!所以大脑这个视觉处理系统反馈的最终结果就是不如镜子中习惯的自己好看!

哪个好看?左右哪个才是原版,懵了吗?

为什么动态的人看起来比暂停的画面好看?冻脸效应

2012年2月20日,NCBI上发表了一篇非常有趣的论文,标题是《The Frozen Face Effect: Why Static Photographs May Not Do You Justice》(冻脸效应:为什么静态照片对你不公平)

描述这个问题很简单,很多朋友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电影看了一半突然想走开,那么当然是按下暂停键,但当忙完事情回来看到电视机前准备继续观看时,基本都会为正在暂停中丑陋的女主而惊吓到,按理来说对一个人感觉是不会变的,比如她在讲话或者动作中,我们都觉得她表现非常优美,但突然截个屏,丑态毕露无疑!

大部分对象都运气不好

为什么会这样?NCBI的论文告诉了我们这是个怎么样的心理过程,因为人类的大脑会对习惯性的对象分类,这个运动中的人各种表现都会被纳入大脑这个复杂的图像处理系统中,比如她在讲话,或者某些动作时,大脑会对其中的动作做一些选择性的忽略,因为下一“帧”图像的连贯性,大脑会将这套动作连贯处理!

处理动态画面,大脑更容易“兴奋”

简单的说就是大脑更擅长处理一个动态的面孔,根据论文中设置的对照组测试表明,人类的大脑更容易识别动态的面孔而不擅长识别静态的面孔,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吸引力的差别,比如我们更会觉得动态连贯性的面孔更适合我们的审美观。

所以当某人给你的视频中突然来个截屏时,那么大部分时候都是丑态暴露无遗,即使再专业的摄像师或者即使好莱坞花了超高价钱制作的CG画面也经不住这样折腾。这就是“冻脸效应”带给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所以当你照镜子或者看到自己在电视屏幕上被暂停时,还真就不是那个你认识的你!照镜子时只是你习惯的你,而画面被暂停时,那是平时被忽略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