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游牧选址有讲究,蒙古包不单是逐水草而居,游客未必能明白

游客在内蒙古草原上总能看到洁白的蒙古包,它们与草原一起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有人说蒙古包是草原上最没有违和感的建筑,放到哪里都有浑然天成的感觉,其实牧民在蒙古包选址的问题上还有非常严格的讲究,除了春夏秋冬位置不同、高矮也会根据季节做出调整,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标准,一般的游客听后会非常奇怪,表示不理解”。

内蒙古草原之美

01在多石的地方搭毡房

我们都知道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有时候几年还会进行一次大范围的迁徙,四季也要进行小范围切换驻地,主要取决于四季牧场的地点,总的原则就是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但是在搭建蒙古包时,牧民还是有很多讲究的,具体选址的原则可以通过一句蒙古谚语来说明,就是“在多石的地方搭毡房”,一般的游客可能会觉得这很不合理,也非常不理解,其实这里面蕴含着游牧文化的智慧在里面,每个选择都以顺应自然环境和降低生态破坏为第一目标。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

蒙古包是如何顺应自然环境的:

真正的蒙古包会随着季节变幻,不光位置会搬迁、高低也会作出调整、连毡房的顶子坡度也需要做出调整,不仔细观察的游客根本看不出来,春、秋两季草原上风比较大,蒙古包要降低高度来减小对风的阻力;夏天雨水多,温度高,蒙古包不仅要调高降温,还要把顶部作陡,防止漏水;冬季当然要搭在向阳避风的地方,充分利用阳光的温度,减轻人工取暖工作量,节省天然燃料牛粪;

无污染的生态燃料-牛粪

蒙古包冬季通过加毡可以保温,夏季把毡子折叠起来让它成为凉亭,尤其是盛夏时节,还可以打开顶部,夜晚数着星星睡觉。

在多石的地方搭毡房:草原生态观在此显现

按照我们游客的常规思维,建房子不是都要寻找平整的土地,为什么要在多石的地方?其实这里正是体现游牧民族生态观的地方,他们为了减少对草原的破坏,因为搭建蒙古包,毕竟会对附近的牧草造成破坏,而多石的地方,一个是牧草少,在这里搭建可以把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另一个是遇到雨季的时候道路不会变得太泥泞,利于出行。

生态好的地方放牧多石的地方搭建蒙古包

有人开玩笑说:草原上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曾经搭建过蒙古包,但是由于他们的精心呵护,游牧到其它地方后这里的生态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恢复如初,不会留下一丝居住过的痕迹。

草原上牧民回家的路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牧民的选择总是让自己不舒服,他们不让自己住最舒服的位置,也不去清澈的湖水中洗澡,其实这一切都是从圣主成吉思汗的要求开始,他们从那时就开始注重生态的保护,不允许牧民到湖泊中洗澡,更不要说往湖水中丢弃垃圾了(江南水乡那种吃喝拉撒一条河的情况草原上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蒙古马的生活

从那时开始,他们的驻地都离水源有一定的距离,每天用牛拉着勒勒车去湖边取水,现在也是如此,即使再辛苦也不就近居住,冒着污染水源的风险。日常生活中,一旦见到游客对草原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无论是破坏草原还是污染水源,草原上的牧民会对这样的游客表现得非常不友好,所以说游牧民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发自内心的,是骨子里的东西,是血液中流淌着的,不需要任何的宣传和口号,他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生来就该知道。

把破坏降到最低

02在有狼的地方牧羊

说到算账,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古代的晋商最精明,最会算账,现在的温州人也是如此,不过要说算大账、总账,“平衡点”一直以为草原牧民才是最精明的账房先生,他们能把贫瘠的草原资源利用得如此完美,严格遵守十一律(草原被破坏十分之一后,就要搬走,让草原自己恢复),不辞劳苦地游牧,看似辛苦自己,其实是让自己在这个完整的生态环境中得以生存,“焚林而居,涸辙而鱼”的行为,他们是不会做的,草原生态到今天还能供我们游玩,主要的功臣就是游牧民族的草原生态观。

久违的草原狼

牧民在放牧方面,同样充满智慧,他们知道牛羊种群庞大后,自然会生病,但是他们不会人工去筛选,也不会去喂药,而是寻找有草原狼的地方去放牧,因为他们知道野生动物对气味的辨别能力远超我们人类,尤其是草原狼,它们能快速发现羊群中老、弱、病、残的羊,其实狼就是通过羊的气味分辨出来的(老弱病残的羊气味不一样),当然它们不是主动为牧民做好事,而是这样的羊抓起来更加容易一些,而且反抗也不会特激烈,就不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如果遇到一只身体强壮的头羊,被羊角顶一下也够它们受的,所以狼群是牧民净化羊群的工具,免费帮助牧民把羊群净化。

聪明的草原狼懂得量力而行

在过去,他们根本不需要给羊群喂药,所以自己吃的羊肉都是安全的,不像现在的养殖业,为了预防牲畜生病,都要喂一些含有激素类的药物,这个账才算得精,一般人是算不过来的,因为人类的健康才是无价的,能够在没有失去健康前就能想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是很多。

狼的存在让动物活力增强牛羊过分悠闲也不好

“在有狼的地方牧羊”也是蒙古谚语,狼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在这里狼其实即是草原的清道夫,也是牧民羊群的清道夫,只是牧民主动找上了它们而已,牧民还有一个观点,其实就是跟野生动物和谐共处,他们每年会给南来北往的候鸟们投食,希望它们能留在这里,这些候鸟其实也是草原牧草的播种机,可以帮助这里牧草进行改良,同时也可以把这里的病虫害吃掉,从这些结果来看,牧民是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的,似乎每一件事情都对他们的后代有足够的好处,让我们感觉到保护生态才是游牧文明的核心,所以在草原上遇到有人打鸟,牧民是会毫不客气制止的。

狼群出没

03蒙古包是草原上最没有违和感的建筑

不管你同意与否,在草原上见到蒙古包,总会有一种,它就是属于草原的一部分,而我们在草原上见到的其它建筑,无论是砖混的建筑,也不管它怎么涂抹颜色,如何做造型,都显得与草原格格不入,现在草原上有非常多的电线杆,还有那些铁丝围栏,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游客的存在而搭建,有些是为了防止游客进入而设,总之不文明旅游消失了,这些也就不需要了,生态旅游其实也是不需要这些的,游客到草原上就是要体验草原上的游牧生活,才不失草原旅游的本色。

草原蒙古包应该是这样的硬化的路面和建筑就不属于草原

我们不是经常讲“入乡随俗”吗?草原牧民的习俗就是这样的,为什么要去迎合那些(叶公好龙)“叶公”呢?对于一个真正喜爱草原的游客来说,任何有违草原生态的装置都是多余的,没有水泥蒙古包和砖混的空调房,去掉了铁丝围栏和电线杆的草原,那时的草原上只有五畜(马、牛、骆驼、羊)和蒙古包以及牧民在草原上成为点缀,这样的草原画面谁不期待?

草原上真正的蒙古包非常少见了

牧民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等到他们搬到下一个驻地去的时候,这里只需一场雨,生态就能恢复到原状,他们能把对生态的破坏降到了最低,这一点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阅读。

【温馨提示】

秋季内蒙古草原旅游正热,国庆一过,大多数正宗蒙古包就会被撤掉,抓住机会去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