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塑料,北冰洋已发现牛仔微纤维,它们会入侵人类吗?

这些年以来,“微塑料”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词,由于其具有颗粒直径小、肉眼无法分辨及难以降解等特点,所以对于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往往要比其他污染物更加严重。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微纤维作为纺织品生产、制作及清洁等过程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在逐渐变得比以往更加明显。

微塑料

近日,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报告,他们在北极深海、多伦多郊区的浅水湖泊、休伦湖和安大略湖三个主要地点考察了沉积物样品,发现每千克沉积物干重所含微纤维的平均数分别为 1930, 2490 以及 780。在这些微纤维中,人工改性纤维占比为 22% 至 51%,而在这些人工改性纤维中,又有 41% 到 57% 为长度小于 5 毫米的蓝色牛仔裤纤维。也就是说,环境中有大量牛仔纤维。

蓝色牛仔裤纤维学名是“人工改性纤维素”,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虽然所有细小的牛仔纤维都是微纤维,但并不是所有的微纤维都是牛仔纤维,在微纤维这个大家族中还包括多聚物等合成纤维,以及棉花、羊毛、蚕丝、亚麻等天然纤维。科学家们还用显微镜来区分二者,蓝色牛仔纤维像棉花一样扭曲着,合成纤维则光滑而统一。

2012年全球牛仔布产量为54.9亿米,到2016年达到了66亿米,平均每年增长4.77%,而美国(201亿美元)和欧洲(197.5亿美元)占全世界牛仔裤总销售额的69%。根据Prescient and Strategic(P&S)的一项研究,牛仔裤占所有牛仔产品市场份额的75%以上,夹克、衬衫、裙子、连衣裙、短裤和其他牛仔产品构成了这一类别的其余部分。可以说牛仔是全球销售最大的服装类别之一。

而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每洗一条牛仔裤可以释放 5 万 6 千根微纤维,而污水处理厂无法将如此微小的微纤维进行过滤,它们被排放到了湖泊之中,然后随着深海洋流或者风飘到北极地区。

像牛仔纤维等合成纤维更多添加了染色剂、阻燃剂等化学成分,由于合成纤维比天然纤维更加难降解,因此其在环境中停留的时间更久,对环境、生物及人类造成的影响也就更大。

北极污染情况的麻烦之处在于,不同于温带地区,这一地区没有足够多的有机碎片来稀释污染,而牛仔纤维也会进入鱼类的食物链之中,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五大湖的彩虹胡瓜鱼(rainbow smelt)。他们发现 65% 的鱼肠胃中含微纤维,每条鱼体内所含纤维数数量高达 63。我们市面上上的胡瓜鱼大多是在加拿大和挪威捕获的。

科学家担心微纤维会和微塑料一样,进入人类体内,2018年1月,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的科考队员在南极鲍威尔海盆中,发现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中,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科学家发表了《Detection of Various Microplastics in Human Stool》论文,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粪便中,也含有塑料微颗粒。而海鲜、盐、水、空气悬浮物、食品加工和包装材料,或是微塑料摄入的潜在来源。

而且在之前,人类总是预设,棉花和羊毛这样的天然纤维生物降解速度太快,无法在海洋环境中持久存在。然而在《科学进展》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天然纤维的降解速度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慢,目前漂浮在海洋中的大多数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是前几十年的污染,当时它们是最常见的服装纺织品原料。

而合成纤维的降解速度要比天然纤维更慢,它们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科学家目前在呼吁,每台销售的洗衣机都要安装标准的污水滤芯,洗衣机上附带的特殊滤芯可以阻止 90% 的微纤维流进污水处理厂。这是最现成的有效办法来阻止微纤维污染进入污水,并最终渗透到海洋环境中。

在如今“快时尚”的服装消费文化中,我们购买、清洁和丢弃的衣物数量越来越多,但这些纤维制品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般被大自然分解,而是长时间停留在环境中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如何处理废弃衣物,我们应该要制定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