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球气候历史的高保真记录

俯瞰地球。

《科学》杂志当地时间9月10日报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广泛的国际合作,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SC)、德国不莱梅大学(UOB)、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等首次编制了一份高保真度、具有连续性的地球气候变化记录。

它记录了地球过去6600万年间的气候变化情况,揭示了4种不同的气候状态(温室、暖室、冷室和冰室)。这些主要的气候状态持续时间长达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年。

在每一个时期内,气候都随着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变化呈现出节律性变化。但每种气候状态对轨道变化的反应不同,轨道变化导致的全球温度的变化相对较小,而不同气候状态交替造成的全球温度变化则非常剧烈。

这项研究的挑战在于,研究人员需要在足够精确的时间尺度上,确定历史气候变化,并分析出轨道变化引发的气候变化程度。

论文作者、UCSC教授James Zachos解释说:“冰期-间冰期循环随地球轨道的变化呈现出节奏变化。这改变了抵地太阳能的量,天文学家据此可以计算出过去的轨道变化情况。当我们重建历史气候时,很容易发现大致的长期变化。但我们也清楚,受轨道变化影响,应该有更精确的节奏变化。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这一信号无法恢复。”

在过去的300万年中,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冰室期,其特征是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在冰室期,现代人类进化了,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和人类活动正把地球推向前所未见的温室期。Zachos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在‘一切照旧’的情况下,全球气温可能上升至5000万年以来的最高点。”

国际海洋钻井计划(ODP)和海洋综合钻井计划(IODP)为科学家提供了来自深海盆地的高质量沉积物岩心。它们在新气候记录的编制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历史气候的特征在海底沉积物的微型浮游生物外壳中留下了踪迹。在分析了沉积物岩心后,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将沉积物层记录与地球轨道的变化进行匹配,拟定出“天文年代学”。

2001年,Zachos等曾在《科学》杂志发文称,气候应对轨道变化的周期大概是500万年,时间跨度为渐新世至中新世。

Zachos与论文作者、UOB研究人员Thomas Westerhold合作,从记录的早期部分中挖掘出了许多新数据。Westerhold负责了其中一个关键步骤——拼合世界各地的沉积物岩心中获得的气候记录的重叠片段。Zachos评价说:“收集如此庞大的气候记录是非常繁琐的。这是国际合作的重大成果。”

透过新汇编的气候记录,研究人员发现,气候对轨道变化的反应,与温室气体水平、极地冰盖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Zachos说:“在一个无冰的极端温室世界里,虽然冰盖不会有任何反馈,但这会改变气候的动态。”

在过去的6600万年中,大多数主要的气候变化都与温室气体水平变化有关。Zachos分析古新世-始新世热峰值(PETM)后发现,导致气候进入温室期的快速全球变暖事件,与大量碳进入大气有关。与之相似,在始新世晚期,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南极开始形成冰原,气候也转入冷室期。

Zachos说:“临近转变时,气候会变得不稳定。我们发现了涉及轨道因素的更具确定性的反应。新气候记录为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富价值的框架。它不仅可以用于测试气候模型,还能为地球动力学和物种进化研究提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