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命首次出现在地球上之后,它们的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第二要务是把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因为生命无法永生,终将会走到尽头,只有基因才能代代相传。
12亿年前,生物进化出了有性生殖的能力。“父细胞”和“母细胞”结合之后,基因进行了重组,经过减数分裂诞生后代。这样的好处是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让后代产生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
到了6.6亿年前,地球海洋中进化出了动物,有性生殖方式进一步得到发展。两亿年后,海洋中的动物把这种生殖方式带上了陆地。除了极少动物是无性生殖之外,有性生殖成为了动物繁衍后代的主要方式。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动物的交配持续时间都比较短,这对于动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例如,绵羊和山羊的交配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十秒,尽快完成繁衍后代的行为,以避免被捕食者攻击。
如果动物的交配时间太长,它们会消耗过多的能量,在此期间受到捕食者攻击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高。那些交配持续时间较长的动物大都没有留下后代,所以生存下来并能繁衍后代的大都是速战速决的个体。
?但对于处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它们不用担心被捕食,所以它们的交配持续时间往往会更长。例如,狼的交配持续时间可以达到半小时;虽然狮子每次交配持续时间只有半分钟,但它们一天可以进行大约30次,一周内能够进行超过200次,这样算下来的总时间并不短。
那么,在自然界中,哪种动物的交配持续时间最长呢?
如果是说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宽足袋鼩当仁不让。科学家发现,这种长得像老鼠的小动物在繁殖后代方面显得非常特别。雄性袋鼩经过10个月的发育达到成熟,并在每年夏季开始繁育后代。
在睾丸素的驱使下,雄性宽足袋鼩会持续寻找雌性进行交配。从一只雌性到另一只雌性不断更换,雄性的持续时间可以长达14小时。科学家认为,精细胞的激烈竞争促使雄性宽足袋鼩在生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在两周的时间里,雄性宽足袋鼩的这种疯狂求偶行为给它们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体内激素大幅升高,破坏了免疫系统,导致它们在交配完了之后就会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杀式的繁殖”。
如果要说海洋中的动物,琵琶鱼(或称鮟鱇魚)毫无疑问是第一。长久以来,科学家捕获到的琵琶鱼都是雌性的,没有见过雄性琵琶鱼,这让科学家困惑不已。经过多年研究之后,科学家终于明白了原因,这与琵琶鱼独特的繁殖方式有关。
琵琶鱼生活在黑暗的深海中,太阳光照射不到那里。在深海中,雄性琵琶鱼想要找到配偶进行交配十分困难。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后代,雄鱼在出生不久后,就会通过嗅觉来寻找雌鱼,雌鱼的体型比雄鱼大了几百倍。
雄性琵琶鱼找到雌鱼之后,它们会向雌鱼体内注入一种酶,用于消化皮肤。经过长时间的作用之后,两者的血管连接在一起。雌鱼通过血管给雄鱼提供营养物质,而雄鱼则通过血管随时给雌鱼提供精子。
可以说,琵琶鱼几乎在一生的时间里都在交配。雌性琵琶鱼通常可以活30年,它们在此期间不止跟一条雄性结合,科学家发现一条雌性琵琶鱼最多结合了8条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