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池会盟遗址
击败齐国以后,在称霸中原的道路上,夫差只剩下最后一个对手:晋国。而吴国要想把军队从其所在的苏南平原投送到晋国所在的黄河流域,走水路肯定比走陆路快的多,而走水路的话大致上有南北2条路可以走:1.南线:从江淮地区出发,沿淮河一路向西,到达淮北平原(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伏牛山以东的平原),从这里北上黄河,但这里靠近楚人核心区域的南阳盆地,考虑到柏举之战以后吴楚已成世仇,而且此战的第二阶段,在秦国的帮助下,楚人不要命的反击,应该给吴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这条路肯定不能走。
▲春秋早中期楚国“北伐”路线
2.北线:从济水入黄河,春秋的这个时间段里,黄河还没有改道,济水与黄河是相连的,所以如果在鲁国继续修运河,将鲁国境内的泗水与济水相连接。吴国船队就可以直入黄河。况且在艾陵之战前,吴国的运河已经将太湖--长江--淮河--泗水相连接,现在只需要再修通泗水与济水的部分。
▲吴修运河示意图
前482年,名叫“深沟”的运河修通以后,夫差正式向他的最后一个对手—晋国发起挑战了。只不过这次不需要正面开战,而是在黄池举行“会盟”。而此时的晋国虽然也是权臣当道,但没有发生齐国那样的内乱,所以真想要靠“会盟”以“谈判”的方式选一个霸主,显然不可能。果然,这年的七月初二,夫差终于见到了晋定公,双方就“晋人先”还是“吴人先”,争吵不休。到了晚上,夫差决定还是要以武力使对方屈服。但是此时国内却传来了消息:越军攻入吴都①。当夫差得到这个消息时,回师已经是不可避免了。但为了继续与晋国争霸,夫差在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凌晨便在晋人的军营门口搞起了“阅兵”,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成语:如火如荼②
▲电视剧卧薪尝胆中胡军主演的夫差剧照
▲夫差开邗沟雕像
最终迫于“阅兵”的所带来的震撼,晋定公选择了让“吴人先”。夫差在黄池完成了他最后的辉煌,力压晋国当上了霸主。而“如火如荼”的阅兵还有一个目的:不至于在撤兵回师的时候被晋军掩杀。所幸晋国也的确没有进行追击。这也使得夫差可以安心撤退了。那么勾践是怎么打过来的呢?答案还是靠运河。其实就在夫差相信了越国已经是“附属国”了以后,勾践回到了会稽。而原来的越国故土所在的浙北平原,吴人也并没有多余的人力来开发。那么对于当时的夫差来说将越国原先部分土地,归还给越人,并为吴国供给“北伐”所需的粮食物资,这也许也算是当时一个不错的方案。况且吴国针对越国还是留了一手:太湖南面直通杭州湾的运河:胥浦。也许夫差认为,由于胥浦的存在,将越人置于杭州湾的南部,等于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勾践真的敢造反,吴军也很快就能通过胥浦运河出杭州湾,直插会稽。所以夫差有这种想法也不算天真。只是夫差忽略了一点:真想防住越国,那么吴国的主要力量离胥浦就不能太遥远。不然不仅防不住越国,胥浦还会成为越攻吴的通道。
▲杭州越王山内:勾践 文种 范蠡 雕像
而当夫差将主要兵力陈于黄池争霸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防守通胥浦。这对于勾践来说,就是最好的机会。于是勾践兵分三路,率领四万九千越军开始了复仇的大业。其中自己亲率的东路军走的就是胥浦。③
▲上图为《京杭大运河的时空演变》插图
①《史记越世家》: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勾践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於王,王方会诸侯於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祕之
②《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③《国语吴语》:勾践乃命范蠡、舌庸,率师沿海溯淮以绝吴路。败王子友于姑熊夷。越王勾践乃率中军溯江以袭吴,入其郛,焚其姑苏,徙其大舟。《左传哀公十三年》: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余、讴阳自南方。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