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为何越来越多了?

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世界各国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非人道或非法行为也在“金钱”二字驱使下呈加重态势,前有非洲女子割礼、血浆走私、假酒贩卖,现有愈发猖獗的海盗活动。

2020年,海盗活动急剧增加。根据亚洲地区反海盗及武装劫船合作协定(ReCAAP)在7月初发布的半年度报告,2020年的前6个月,亚洲海域记录了50起海盗事件,是去年同期报告(25起)事件的两倍。而这些袭击中,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东南亚海域。

实际上,东南亚海域近几十年都在与海盗相伴相生,东南亚国家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

东南亚的现代海盗

自海上贸易出现时,海盗便相伴而生,距今历史已有3000多年。

古时地中海区域海盗猖獗,中世纪时海盗见于北欧的维京人和东亚的海上倭寇,新航路开辟后至19世纪,欧洲海盗泛滥。而东南亚,则是在近代,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至今,成了最受海盗之害的区域。

海盗出现往往取决于几个因素:

地形复杂、有利可图、权力真空

从古到今,这些条件一直是孕育海盗的温床▼

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首先东南亚海域的环境很适合海盗横行。东南亚海域陆地破碎,岛屿众多,这能够给海盗提供绝佳的隐匿场所,为海盗作案提供了优良的客观条件。

除了陆地破碎、岛屿众多之外

这里还是印度洋-太平洋航线的连接点

既然有利可图,即使条件不足也可以创造条件▼

在这些巨大岛屿之间,有着众多的海峡与内海,被绵长的海岸线包围。这些内海与海峡塑造了众多天然港口与航运要道,在新航路开辟后便成了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来往商船众多,货值高昂,又缺乏武装保护,是最好的袭击目标。

船多货多钱多,不过也要找防御漏洞

现代科技下,留给海盗的法外海域也不多了

(图片:shutterstock@anek.soowannaphoom)▼

90年代冷战结束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东南亚海域作为国际通道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圣贝纳迪诺海峡等航道每天穿梭来往着世界各地的船只,海盗活动自然也是越来越猖獗。

菲律宾海盗使用的双管加农炮,盔甲等

作案工具齐全,而且拥有很多先进装备

(图片:Frederic H.Sawyer / wikipedia)▼

此时的国际局势变化也是助长东南亚海盗活动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地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被闲置,这些武器通过特殊渠道流入到有组织犯罪集团(包括海盗)手中,助长了海盗们的战斗力;并且,此时苏联在东南亚势力逐渐消退,美国也随之逐渐放弃了在东南亚保持军力的做法,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民族矛盾正在爆发的中东。摆脱了美苏两国的威力震慑,东南亚海盗活动也愈加猖獗起来。

海员也不是只具备远航技术就能出海的

海盗如此猖獗

他们也要拿起枪支武器来反击海盗的袭击

(1984年,美国海员在马六甲海峡)

(图片:Randy C. Bunney/ wikipedia)▼

同样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不久后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衰退,贫困大大加重,也促使了很多穷人或失业人口加入到海盗的行当中。

以印尼为例,该国1998年时1.58亿人口,国民年均产值不超过460美元(甚至低于西非水平),因此印尼的海盗也最为猖撅:“面对着家门口满载着财富的商船,这种极大的诱惑促使年轻的印尼男子成为了海盗。”

印尼人均GDP在金融危机后有一次断崖式下跌

此后发愤图强,虽然仍然有待提高

但居然已经是印度的两倍了

(图片:google.com)▼

种种因素叠加,导致1995至2000年间,东南亚海盗袭击案件数量经常占到世界袭击总数的一半以上。

将近一半的海盗袭击案都发生在东南亚海域内▼

进入21世纪后,东南亚海盗似乎更为猖獗,如2000年全球发生海盗案件 469 起,就有约55%(257起)发生在东南亚海域;2003年东南亚海盗案件达到了第二个历史性高峰,发生了189起,占全球总数的43%。

典型海盗的修行

90年代以来,东南亚海盗事件主要发生在马六甲海峡、印尼海域、泰国湾和菲律宾苏禄海,海盗们多以抢劫或偷窃为主要手段,目的是获取船只载荷的财产。

与古时海盗靠斧头和刀剑走天下不同,现代海盗装备高端,随身配备无线电,GPD和卫星电话等先进武器装备。在船员最疏于防范的午夜,海盗们以经过海的船只为目标,使用高速快艇尾随目标船只,接近目标后用多爪钩钩住目标,再身手灵活地跳帮,以船上货物、财物为对象,实施偷窃或抢劫。

他们在夜间行动时会严格控制人数和时间,只有几个人上船,并争取将时间控制在十几分钟内,尽量不惊动船上人员、也不对其造成伤害,可见身手不凡。

相比较来看

他们的东南亚同行显然更加气焰嚣张

(图片:wikipedia@Jason R. Zalasky)▼

但海盗万一被发现了,船员们不反抗也罢,若是反抗,海盗往往会控制船员并用绳索将其捆绑,然后迅速盗取或就地破坏大型货轮的通讯、导航发动机等设备,从而使被劫持船只与外界失去联系。下一步,可能就是杀人灭口了,更过分的会将他们抛尸大海,再将被洗劫一空的船只留在海上……

例如1992年,行进至印度尼西亚水域雅加达以北150英里处的Baltimar Zephyr号遭遇海盗袭击,海盗杀死了船长和副驾驶,还把3名海员丢入大海,盗窃了几百美元后逃走,将船只留在海上飘荡……

也有的海盗选择将船只二度利用。这些海盗抢劫完毕后,将船上的人杀个精光,再将船只带到老巢重新改造一番,接着以新外观和新身份卖出去。这样一来,这艘船就仿佛人间蒸发了,又称“幽灵船”。

1995年,在泰国海域行进的货轮Anna Sierra不幸遭到海盗袭击,之后船只被海盗开到中国迅速重新粉刷、改装,最终被开到了北海,随着船员获救才被查出所在位置。

先丢失再退役了...

(图片:https://www.marinetraffic.com/)▼

东南亚的多数船只都是在行进过程中被劫掠的,至于原因,就与海域位置和其地形相关了。

比如发生了东南亚70%海盗事件的马六甲海峡,形如漏斗,从西北宽阔处向东南逐渐变得狭窄,窄处宽度不超过一英里,并且海峡东南尾部存在众多岛屿和暗礁,船只行驶至此,为避开密布的暗礁一般会减速,这时便是海盗行动的良好时机。

这个漏斗的末端就是新加坡和印尼的寥内群岛了▼

印尼的廖内群岛便位于这一狭窄的区域,岛屿上植物遍布,岛间又是众多狭窄的水道和珊瑚礁,岛上还居住着渔民,可谓海盗偷袭之前的理想藏身之所。

其中一个小小岛,不知这片海域住着多少岛主

(图片:shutterstock@Prasenja)▼

反观其它地区的海盗,如西非海域的海盗,为降低作案难度,主要的作案对象是停泊在港口的船只。

应对海盗

海盗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东南亚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破坏。

首先,海盗袭击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不仅仅是船员,还有船上的普通民众。其次,海盗猖獗对东南亚航运业造成了不良影响。航运业已经成为东南亚一些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猖撅的海盗活动影响了东南亚港口的声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东南亚国际航道关闭,难免劝退一些客户。最后,海盗集团通过收买政府官员,滋生腐败,间接破坏了东南亚的政治稳定。

或许会让航运改道,但要绕过东南亚是不可能了

(航运地图)▼

尽管深受其扰,但是海盗问题对东南亚政府而言其实是个难解的局。

目前,国际上的反海盗措施主要包括国际法律框架和国际合作实践两个层面,在法律框架方面,主要是以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1988年的《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及其修正案作为反海盗法律依据;而在国际合作实践层面上,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等政府间组织会开展反海盗集体行动,此外海上保险公司等商业组织也会相互合作,打击海盗。

然而这些现有的国际法体系在东南亚地区作用有限。尽管上述法律将打击海盗确立为所有缔约国的义务,但并未设立任何专门的从事打击海盗的代理机构或国际组织,或者具体的打击准则。

因此,东南亚国家的海盗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但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必须的。正如新加坡前总统陈庆炎所言,“单个国家的行动是不足以应对这些威胁的。海洋是不可分割的,海上安全也是没有边界的。”

他所在的新加坡,也是东南亚各国之中打击海盗最积极的。毕竟新加坡是马六甲明珠,剿灭了海盗才方便他们收过路费。

作为整个东南亚的航运枢纽

打击海盗的最大受益方显然是新加坡▼

1992年,新加坡和印尼、马来西亚达成协议,开展打击海盗的联合行动。三国代表每年都开会探讨加强航道安全的问题,各自的海军和警察部队还建立了交流网络,组织联合巡逻,共同出海打击海盗等等。 2001时,新加坡和印尼又还达成新协议,允许对方在自家海域内追捕海盗,扩大船员权利等。

个别国家开展的合作带动了东盟整体对海盗打击的重视,更多海盗袭击频发的沿岸国家通过巧话协巧建立了协作军事巡逻机制,加强相互间有关海事安全情报和信息交流。

但是目前来看,东南亚想要基本铲除海盗还是有些难的。

一是这些国家经济不够发达,多数国家的国防预算比较低;二是航运业在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同,也意味着各国打击海盗的积极性不同,比如不遗余力的新加坡和游而不击的印尼的对比,就是航运业的相对价值不同造成的。

海盗啊海盗,何时,你才能只出现在影视作品里呢?

参考文献:

[1]邓彦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海盗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2]王健,戴轶尘.东南亚海盗问题及其治理[J].当代亚太,2006(07):23-31.

[3]米尔斯,廖文辉.海盗与海峡殖民地[J].南洋资料译丛,2014(02):44-57.

[4]The Cost of Piracy Modern Piracy, Part 3. By Cindy Vallar:https://cindyvallar.com/modern3.html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90s_in_piracy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anek.soowannapho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