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汉字几十年后,韩国人是怎么看待“汉字”的?

“大统领来年访美豫定”、“大入试今日磨勘”,在韩国出版物上,经常可以见到类似这样的用汉字书写的词语。

汉字何时传入韩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但统一新罗时代(即公元七世纪左右),汉字已经成为朝鲜半岛的公用文字,并得到官方承认。

公元1444年,韩国创制出自己的固有文字“谚文”(又称“训民正音”),自此朝鲜半岛出现汉、韩文两种文字并存。

但是,汉文的使用频率并没有因此衰减,“谚文”这名称也可反映出当时汉字仍为正统文字。

韩国使用汉字的历史如此悠久,它早已成为韩语文字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了韩文之中,起着共同表达和记录韩国人的思想感情、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作用。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出现了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人们痛恶日本殖民的统治,那些主张韩汉文混用的人一度被视为亲日派。1946年,朝鲜废除汉字,次年即1948年,韩国也立法规定,不准汉字出现在政府公文中,基本杜绝使用汉字。

尤其是韩国发布韩文专用法案后,政府的做法深得民心.韩文专用在国民情绪的影响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持续五十年之久。

这个政策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民族语言得到净化,扫盲率下降至百分之五。可是,韩文的专用,一些负面现象也开始凸显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同音字很难处理。如韩文中的柳、刘发音完全相同,假如名片上不用汉字而用韩文,则收到名片的人根本不清楚他姓什么,要知道韩国对姓氏是很看重的。有些同音字多的,可达一二十个,十分容易出现岐义,那样的话语言就十分混乱了。

鉴于此种情况,1998年11月韩国成立“超越宗教、超越政党、超越地域”的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该联合会以“韩文与汉字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为“方针”,主张从小学开始彻底进行汉字教育,维持正确的国语生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从而克服文化危机。

1999年2月9日韩国总统金大中签署总统令,批准文化与旅游厅的一项计划,推进中文和英文在道路牌和政府公文中的使用,韩国近五十年来对使用汉字的禁令终于松动。

2000年12月,韩国教育部发表公告,公布经过调整的1800个教学用基础汉字,从2001年度开始实行。2003年起,韩国参加汉字等级资格考试的人,每年都超过百万。

可是,由于汉语政策的不稳定,给韩国汉字教育带来混乱,不同学校的汉字教育情况各不一样。比如1968年国家发布总统令删除中小学课本上的汉字,而1973年中学教材又重新并用汉字。1972年汉文被定为初中的必修课,编入正规教育课程,而1995年又把它改为选修课。

因此,学生的汉字水平也参差不齐,进入大学要进行汉字教学就遇到学习进度难以统一等众多问题。

尽管在韩国国内始终存在激烈的汉字“存”“废”之争,但汉字汉语的使用却是越来越普遍,形成一股汉语热。韩国已经在汉字广泛使用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