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是什么意思,有历史依据么?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明代被写进小说《包公案》,真正为大多数人所熟知,是清代小说《三侠五义》。

清末,故事流传到上海租界,被改编成京剧,重新搬上戏曲舞台。上演后轰动上海,进而被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等不同剧种,竞相传唱……

故事情节,这里姑且按照较为完整,当代版本的直接来源《三侠五义》:

北宋宋真宗时期,后宫里,刘妃和李妃几乎同时怀孕,谁生下儿子,谁就有可能被立为正宫。

刘妃久怀嫉妒之心,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定计,买通接生婆尤氏,乘李妃生下儿子,这是宋真宗的长子,分娩时,由于失血过多而人事不省之机,用一剥去皮毛的狸猫,换走了太子。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交给正直的宦官陈琳,装在提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

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妖物,将其贬入冷宫。不久后,刘妃临产,生的也是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被册立为皇后……

人算不如天算,刘后之子病夭,没有子嗣的真宗将八贤王之子,其实就是当初,被换走的皇子,收继并立为太子。刘后似乎觉察出什么,在真宗面前进谗言,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

素日里,李妃带人亲善,受过她大恩的小太监余忠,情愿替李妃殉难,借机放出李妃,送往陈州。虽然逃得一命,但李妃在陈州无法生活,住在破窑中,靠乞讨为生。

后值包拯陈州放粮,得知真情,与李妃假认作母子,将她带回开封。此时,李妃的亲生儿子,已经做了皇帝,也就是宋仁宗。包拯趁进宫贺寿之机,将李妃带进宫中,与仁宗见面并道出了真相。紧接着,包拯又设计让郭槐供出真相,已成为太后的刘氏,见阴谋败露,自尽而死……

尽管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过于离奇,但在历史上,故事本身,以及当中的主要人物,却都是有原型的,也就是所谓的“仁宗认母”:

真实的宋仁宗赵祯,并非刘后,而是宫人李氏所生。赵祯出生后,当时的刘妃,将其收为己子抚养,并被册立为后。

赵祯继位后,刘妃成为太后,垂帘听政。直到此时,仁宗依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而不是刘后,大臣们畏惧太后,都不敢说。直至刘后去世,总算有人奏明仁宗,说陛下实为李氏所生,且李氏之死,有蹊跷。

仁宗震怒,下令包围刘后寝宫以及娘家,派心腹前去为李氏验尸。但验尸结果,并没有证明李氏,是被人所害……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正是从此而来。

虽然正史中,对刘后的批评,仅限于隐瞒仁宗生母真相,但民间对此,一直有所怀疑。且出于对李氏的怜悯,于是根据这段往事,编出各种故事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