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老子智慧:过度的“勇敢”是莽撞,适度“柔弱”有生机

在这个注重效益的年代,“向前冲”的口号此起彼伏,鸡血打多了,这种积极向上的“口号”,反而成了夺走人生命、精气的“毒药”,早衰、因过劳失去生命的人,在现在已经不是奇闻。这一点,道家老子在千年前就已经“预见”,于此,老子指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句话属道家经典理论,也比较容易引起“歧义”。就字面意义上说,老子这是在告诉世人,"逞强好勇”会给人带来危险,以柔弱姿态处世,往往可以保全自己。

有人将这里的“敢”理解成“勇敢/坚强”,以此说老子在提倡人“懦弱”,因为他反对“坚强”?是这样吗?不是这样。道家老子这里说的“敢”,不是日常意义中积极向上的“敢”,而是超出自然之道的“敢”。毕竟,“勇敢”跨越一个度,就是鲁莽,“坚强”跨越一个度就是莽撞。

我们需明白,道家老子所批评的,总是违背自然之道“过度”的存在。而在好强好勇的年代,“过度”几乎是人身上的“通病”。就拿“勇敢则杀”来说,于颜小二看来,“过度勇敢”与“盲目柔弱”都是“自毁”的典型方式,各位觉得呢?

1、勇于敢则杀?老子:好强好勇要知道“度”

道家老子思想十分精妙,思辨性相对较强,毕竟老子研究的“道”要理解起来,就需要思辨。所以,对于道家典籍的理解,类似《老子》也好,《庄子》也罢,都不能停留在字面意义,要基于对道家思想特色的一个整体把握,继而进一步分析其意义,然后看到文字背后的“精神”。

我们知道,道家的“道”背后的意义,无论是“自然而为”,还是“顺其自然”,这之中都有一个“适度”的意味在里面。所谓“自然”许多时候就是指万物最好的状态下发展,这之中就有“合适”、“适度”的意味。

另外,适度绝对不等于“折中”,适度是没有“固定值”的,是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的,而“折中”便是盲区“取中间”,这是一种无原则的僵化,属需要警惕的方面。

在道家思想里面,违背自然的“存在”,便是与“适度”背道而驰的存在,属“过度”的东西。由此推理之下,“过度”的东西,便是违背“道”的存在。也就是说,老子批评的,便是违背“道”的存在。

趁热打铁,根据以上对“道”与“度”的理解,再来理解“勇于敢则杀”,就相对容易了。

在“勇于敢则杀”这个语境里面,老子说的那会伤害人的,不是“坚韧”,更不是“勇敢”,而是“逞强好勇”。“勇敢”和“逞强好勇”都是“勇”,但一个适度,一个过度。

“逞强好勇”是莽撞的,亦是容易招来祸端的,于此“勇于敢则杀”说通俗些,大抵便是劝“浮躁、莽撞的人”要“低调”一点,脚踏实地一点,有韧性一点。

于此,老子也由“勇于敢则杀”引出了“勇于不敢则活”。

2、勇于不敢则活?老子:柔弱不是退缩,而是充满韧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道家老子反对“逞强好勇”,但这是不是说老子在提倡懦弱?自然不是。

从道家思想特色来看,过于刚强、逞强好勇与过于懦弱是一样的,一样是“过度”的,是违背“道”的。那个“伤身”的“诱因”,许多时候,不是那个“柔”亦不是那个“强”,而是人沉溺一时而拿捏不好的“度”。

于此“勇于不敢则活”这句话中,老子这里的“不敢”虽然提倡的是与“逞强好勇”相反的存在,但是绝对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充满韧性的“柔弱”。这种“不敢”的“不”否定的不是“强”,而是“敢”里面的“过度”。

去掉这个“过度”,则是充满韧性的有礼有节了。

学者刘斯奋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过一段话,颜小二觉得很有道理,他是这么说的:

“入世进取、自强不息只是个体生活的一个维度.....过度强调进取有为、谋利计功,不仅会让个体走向私欲膨胀和恶性竞争的反面,而且也会使个体在遭遇挫折与失败时灰心彷徨、无法解脱、导致精神失衡”。

而老子所宣扬的“柔弱”,便是抵制这种“私欲膨胀”和“恶性竞争”,这种“柔弱”中的韧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种强大没有“逞强好勇”莽撞,更不是任人踩踏的“尘埃”,它因柔韧而强大,“随圆而方”之下,竟成就了自己“滴水穿石”的柔弱胜刚强,这才是道家“柔”的智慧,是“勇于不敢则活”里就处世上给人的启发之一。

3、过度的“勇敢”是莽撞,适度“柔弱”有生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句话一方面是老子在告诉我们,逞强好勇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伤害,一方面也是在指导我们,把握度之充满韧性的柔弱,能帮助我们保有生机。

一言以概之,老子这是在告诉我们:过度“勇敢”是莽撞,而适度“柔弱”才有真生机。

至于颜小二为何要就老子的这句话写上这么一篇文章,一来是出于对道家思想的热爱,二来也是觉着,在这个趋于功利、逞强好勇较为普遍的年代,我们的身心平衡、我们的精神世界建设,需要老子这种讲求度之胜刚强的智慧。

严正声明: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全网维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