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蚊子能在北极圈泛滥成灾?

夏天即将过去了,你还在被蚊子叮咬吗?在中国,越往南、越热蚊子就越多,因为蚊子一般在温度达到10℃以上才开始繁殖,而繁殖时,雌蚊子就要吸血为下一代提供营养,这是我们夏天被蚊子咬的原因。

但是,你可能还不知道,远在北极圈内最寒冷的地方,却已经成为蚊子最肆虐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蚊子被称为北极圈内最凶猛的食肉动物。

我们的常规认识里,总是觉得寒冷的北极圈,不应该出现喜欢潮湿闷热的蚊子,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蚊子的生存能力也远超我们想象!

图为:你以为的北极是这样的(左),实际的北极是这样的(右)

为什么北极圈内有蚊子?

除了寒冷外,其实北极圈都算是一个非常适合蚊子生存的地方。

因为北极圈地势平坦,存在着大量的死水,而死水可以积累更多的动植物残骸,这些残骸腐烂后就是幼蚊最好的养分。

最重要的是,北极圈内也并不是永远都是寒冷的,它也会有季节性气温变化,每年的七八月份就是北极圈内的夏季。

北极圈夏季的平均气温差不多是-8摄氏度,但是纬度越低温度就相对就越高(一般认为北极圈是在北纬66°34'以北),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北极圈内更是出现了38摄氏度的历史性高温。

所以即便是北极圈这样的极寒之地,也不总是低温的。

另外,蚊子的耐受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花蚊子(白纹伊蚊)从南亚“进口”过来后,就一路北上,抗寒能力一直在变强。

这和蚊子的繁殖能力以及生命周期有关,蚊子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只雌蚊子根据繁殖条件的变化(一般是温度)能活3-100天,可以产卵2-8次,数量达到几千颗。

幼蚊最快7天就能孵化出来,你的一个夏天要经历数十代蚊子叮咬,今天叮咬你的蚊子可能是昨天叮咬你那只的后代。

如此惊人的繁殖能力,让蚊子有了更多的基因突变机会,抗寒能力只会不停变强,所以它们完全有能力出现在北极圈这样的地区。

当到了每年的六七月间,风势逐渐减弱,夏日阳光开始温暖北极圈大陆的时候,北极圈内的蚊子就开始出现了。

蚊子开始出现,其它动物就要开始遭殃了。

北极圈蚊子异常凶猛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北极圈内的蚊子已经开始泛滥了,有研究推测,如果北极气温上升2摄氏度,幼蚊存活到成年的可能性将增加53%。

原因很简单,所有蚊子从幼虫到成蚊的时间和温度有关,在寒冷的环境里,食物量短缺,所以蚊子成长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蚊子在幼虫阶段是蚊子最容易被捕食者吃掉的阶段,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果本来24天才能到成蚊,现在只要20天了,那么它被吃掉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而且,北极圈的变暖速度是其它地区的两倍,所有这些是蚊子在北极圈内泛滥成灾的原因。

近些年关于北极圈内蚊子泛滥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此前《国家地理》有报道过一位研究人员观察蚊子时,被100多只蚊子同时叮咬。

几乎所有物种都不喜欢寒冷,所以在北极圈内生活的动物并不多,换句话说,蚊子的食物并不会太充足。所以当它们碰到猎物时,它们会一直追着叮咬。

如此凶猛,如此数量,最遭殃的不是生活在那里的人,而是动物,毕竟人们有的是办法对付蚊子。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驯鹿,当成群结队的蚊子攻击驯鹿时,驯鹿只能跑到冰雪地区或多风的山脊上躲避。

当驯鹿躲避蚊子时,意味着它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食,更寒冷的地区也意味着它们能吃到的食物更少,这导致驯鹿的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

可以说蚊子泛滥正在破坏北极圈内的生态平衡。

蚊子有多可怕?

蚊子不仅很讨厌,而且还非常的致命,但幸运的是,据说与热带蚊子不同的是北极蚊子不携带人类疾病。

话又说回来,100多只蚊子同时叮咬,也没人吃得消啊!

古时候就存在“蚊刑”,扒去犯人服装,然后捆绑放在树林里的水池边上,一晚上就足以被吸干血。

蚊子在叮咬人时,会释放蚁酸防止血液凝固,但是这种酸性物质是有毒的,被一两只蚊子叮咬还好,多了肯定是致命的。

可想而知,驯鹿或者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其它哺乳动物要经历什么。

最后

虽然蚊子很讨厌,但是绝对不能灭之,因为它也是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

就拿北极圈蚊子来说,在那里,蚊子为植物授粉,并为鸟类和其他昆虫提供食物。蚊子的幼虫更是水池里不可或缺的食物链底端生物。

即使我们有灭绝蚊子的方法,但是这样做只能带来更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