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各地农民怎样通过土地流转增收脱贫致富

土地流转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并且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其中比较重要的有2014年发布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及农业部今年出台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试行)》。

然而,理论再多,农民最关心的还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那就是——土地流转到底能给农民带来什么好处?农民怎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增收脱贫致富?下面,我们就通过各个不同地区的几个案例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甘肃省庆阳市太平镇:土地流转后农民挣双份钱

在太平镇枣林村现代化生态示范园内,村民李兆勋一边给羊粪添加菌种一边说:“现在,同样是在自家土地里忙活,挣的可是双份钱,一份是土地流转金,一份是务工收入。”

“现在国家政策好,农民可以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经营,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农民在农闲时能打工,每年1亩地还能得到600多块钱的补偿,多渠道增加收入。”枣林村党支部书记李克义说。

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土地集中流转的好处

由于单个农户种植无法形成规模,且不能抗衡市场风险,所以村集体决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引进专业金银花种植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收益+项目集体增收”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自2013年三甲村种植金银花以来,项目收益近10万元,村民不出村在家门口就打工挣上了钱,30%的贫困人口由此脱贫。目前,乳山45个省级贫困村共流转土地约2100亩,发展扶贫项目63个,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已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约2500人就业。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农民打卡上班,上社保,拿年薪!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当地的茅屋冲家庭农场流转了周围三个村的5000亩耕地,50多位专门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民在这里成为职业农民。在这里务工的农民每天上下班都是四次打卡,按时上下班。

今年46岁的农民毛元银是种田能手,擅长种地,以前只种自家的几亩耕地,但是从种到田间管理到收割什么都得干,一年忙活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两年前进入茅屋冲家庭农场后专一搞技术服务和田间管理指导,帮助农场两年时间里发展了2000多亩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无公害水稻,农场给了他5万元的年薪。

河北省滦平县大屯乡:“一地三金”精准扶贫新模式

通过调动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土地流转、建立产业基地、培育产业工人等措施,结合农业园发展,为贫困人口搭建脱贫致富平台探索出了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的“三金合一”模式。

长期在园区务工的贫困人口110人,季节性零散打工的贫困人口300人,按每人每天100元计算,月人均收入可达2700—3000元,间接带动了运输、服务业的发展,又带动200余人就业,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木文)


本文内容源自土流网,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土流网”

了解土地交易资讯、政策咨询,欢迎关注微信服务号“土流网”(ID:tul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