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月球上空,满是陨石坑的月球,陨石去哪里了?

在裸眼观天时代,人类对月球和太阳这两个天体的运行规律掌握的最为详细,因为它们是我们在天空中能够看到的最大、最亮的两个天体。

一个主宰着白天,一个主宰着夜晚,毫无疑问太阳是我们在地球上能够感受到光亮最强的天体,而月亮满月时候它的光度比夜晚所有恒星加起来都要亮。

人们通过对月球每月月相的变化,以及日食和月食的观察就发现了月球本身的一些简单的性质:

首先它离我们的距离要比太阳近得多,并且它本身不会发光,只会反射太阳光。

根据以上两点,古希腊时期的阿里斯塔克斯根据发生月食的时候,地球投在月球影子的大小,以及地球的直径、月球在天空中的视直径首次估算出了月球距我们的距离。

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天文测距任务,所以说我们对月球的理解由来已久,它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开始。

不过由于望远镜在1906年才被伽利略应用在天文学上,所以在此之前人们只能通过肉眼来观察月球,而我们的眼睛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瞳孔只能舒展到9毫米左右。

这就造成了我们仅凭肉眼是无法观察到月球表面的细节,只会看到一个完美反射太阳光的月面。

这就造成了月球在古人的认识里一直是完美无瑕、表面光滑、没有瑕疵的天体。

直到1610年,伽利略首次通过望远镜(口径只有15毫米)观察了月球,才发现它沧桑的面孔,表明布满了陨石坑。

随着望远镜口径的增大,我们发现了月球表面除了陨石坑以外,还有50%的面积被灰暗色的区域覆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月海,这里的陨石坑非常稀少。

由于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因此直到1959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才首次为我们拍摄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虽然画面有些模糊,但我们还是从获得的数据中发现月球的背面和正面完全不一样。首先它没有正面大面积的月海,而是被密密麻麻的陨石坑覆盖。

这就是为当时的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正面和背面看起来不一样?也就是为什么背面陨石坑多,而正面少?既然有那么多的陨石坑,为何很少能看到陨石躺在坑中呢?

这就要说下月球表面的陨石坑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认为月球背面的陨石坑多的原因是本应该砸向地球的陨石都被月球背面挡住了,而正面陨石坑少,是因为地球挡住了砸向月球正面的陨石。

这种说法貌似很合乎逻辑,毕竟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但是真实的情况并非是这样的,因为你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距离。

上图是地球直径、月球直径以及地月距离的真实比例,且不说月球。它们之间的距离比地球直径多了40倍有余。

所以说按照这样的比例来说,如果小行星随机撞击的话,你认为月球能帮地球挡住陨石吗?地球能保护月球正面吗?

其实月球正面被撞到的几率只比背面小1%,因此它们之间谁也保护不了谁。

而真实的情况是,地月系统在刚形成的时候非常混乱,太空中充满了岩石碎片,这些物质在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间不断的撞击月球和地球,最后形成了大量的陨石坑。

而地球没有留下像月球的麻子脸是因为地球拥有大气、水以及活跃的地质构造活动,在亿万年间抹平了被狂轰乱炸留下来的伤痕。

而月球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那既然月球正面和背面被撞击的几率差不多,为何正面陨石坑少呢?

这其实跟地球有关系,月球刚形成的时候距离地球非常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月球正面冷却的速度就比背面缓慢,因此陨石撞击到正面的时候,由于它表面比较软,因此就不容易留下陨石坑。

而且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月球内部熔岩也在正面流淌来出来,形成暗灰色的月海。这些岩浆也抹去了正面大部分的陨石坑。

那么为什么月球如此多的陨石坑,我们却很少能看见陨石呢?尤其是那些较大的陨石坑完全找不到陨石?反而较小的陨石坑还能发现陨石的踪迹。

小行星撞击天体的过程其实跟砖头砸向沙堆、水滴滴到水面的过程有些相似,但是最大的区别就是威力完全不一样。

小行星在太空中的速度往往都在数十千米每秒以上,质量越大,它所拥有的动能就越大,我们知道动能可以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撞击,举起一块石头砸到了脚面,这时就会伴随着距离的疼痛,因为脚吸收了砖头落下由势能转化为的动能,再由动能转为的能量。这就是典型的能量转化过程;

而小行星拥有如此高的速度,在撞击到月球表面的时候,就在极短的时间内,也就是千分之一秒左右,速度会降为0。

你想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小行星和月球表面接触的地方就会被极度压缩,导致动能在接触面完全转化为能量,这堪比原子弹爆炸。如此高的温度就会瞬间融化、汽化任何类型的小行星。

并且会能量的释放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气体柱冲向高空,这个气体柱中就包含了所有的小行星的成分以及月球表面的成分。

所以说质量越大的小行星它包含的动能就越大,释放的能量就越大,往往就会被炸得连炸都不剩。

反而那些质量小的小行星,相应的能量就小得多,不足以完全气化,撞击到月球表面以后,就会被飞溅到其他的地方。

所以说往往一些小的陨石坑,我们都能在其附近找到撞击的陨石。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质量越大的小行星装出来的陨石坑一般面积很大,但是底部都较为平坦、或者会有中央隆起。

而小一些的小行星就会装出来一个看起来面积不大,但是底部比较深、四周比较陡峭类似于碗的形状。

这还是跟能量有关系,我们常常会看到一滴水砸向水面的时候,首先水面会下陷,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小行星撞击到月球表面,导致月球表面被极度快速压缩。

接下来水面就会反弹,并且有一部分水因为弹性势能的释放高高飞起,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月球表面的物质迅速反弹,就造成了一个中央隆起。

以上就是关于月球陨石坑的一些问题。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