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有很多种,在民间,茱萸不光是一味中药,更是民间用来辟邪的一种植物。我最早认识茱萸,是从课本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首诗开始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重阳节,插茱萸是有些地方的一种习俗。有不少游子在这天会沉浸在思乡和思念亲人的愁绪中,而“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万事都有来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除了通过插茱萸来表达思念之情外,用它来辟邪你可曾有了解呢?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关于茱萸辟邪,有这么一个传说:东汉时,一个名叫桓景的人到终南山拜师学道。他的师傅是有名的术士费长房。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那天,你家将有大灾,破解之法是叫你家里人每人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 桓景听了立即照办。到了九月初九那天,桓景一家人依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而全家人却安然无恙。
传说虽然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但是却赋予了茱萸传奇的色彩,我们权当故事来听罢了。不过在古籍中也确实有关于茱萸辟邪的记载,《风土记》中说:“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但不管怎样,茱萸辟邪说总有着浓郁的迷信色彩,我们先就此打住吧。
要认识茱萸,还得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其他资料也显示,除了辟邪御寒,茱萸囊还有防虫蛀的效果。古人之所以在重阳节对茱萸情有独钟,除了有辟邪需求之外,还因为重阳前后,雨水较多,衣物容易霉变,而茱萸气味辛辣,恰好可以驱虫。这样一举多得,人们当然愿意这样了。
但话又说回来,看的资料多了,问题也就多了。这茱萸还分山茱萸和吴茱萸呢,古人尤其是王维他老家的人,插的是究竟是哪一种呢?有驱虫效果的茱萸到底是哪一种呢?山茱萸和吴茱萸又有什么特性和不同呢?
吴茱萸属于芸香科,跟橘子是亲戚,它的小果子是不是很像橘子瓣啊?
山茱萸属于山茱萸科,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二者形态差别较大。首先从形态上看,《本草纲目》记载,山茱萸,叶如梅,有刺。二月开花如杏。木高丈余,叶似榆。而吴茱萸在《本草纲目》中的描述为:三月开红紫细花。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还说,吴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 累累成簇而无核。重阳习俗中,插茱萸是指插戴茱萸的枝叶于头或身上;而佩戴茱萸是指佩戴装有茱萸果的香囊。山茱萸虽花美如杏,但是它枝条有刺,显然不适合簪插。而吴茱萸不但枝条柔美,而且叶子长而柔软,就像柳条一样非常适合编结佩戴。它可爱的果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捋一把装入香囊,真是再方便不过。
同时,山茱萸虽是传统中药,是六味地黄丸的其中的一味,有滋补肝肾的功效,但它没有香味,显然起不到驱虫的作用;吴茱萸全株有特殊的香气,果实味辛辣,叶味辛、苦,性热,无毒,有“燥烈之香”,能“避邪气、御初寒”,从这些功效来看,古人重阳节佩戴的茱萸实为吴茱萸无疑。
今天是重阳节,你是不是也准备在佳节之际登高抒怀,或是走亲访友,问候长辈了呢?那么,赶快挑选你喜欢的茱萸和其制品吧,不要选错了哦。
原理点评: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属木本,是一种常绿植物,有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两种都可以入药。山茱萸又称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性微温,味酸、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治疗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虚寒久泻等症。
在此,虽然了解了山茱萸和吴茱萸的性状和药用价值,但切记,若不懂中药,请不要擅自配伍,也不要自行用药,若真有需要找中医才是。
作者:张松皓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