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11亿资金,让中国芯片停滞13年的汉芯陈进,后来咋样了?

华为公司副总裁余承东在发布会上披露芯片断供一事,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受美方第二轮制裁的影响,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即台积电)将于9月15日停止代加工华为海思麒麟芯片。这意味着华为芯片将处于断货状态,手机产量预估计减少2.4亿台。

作为电子产品的“心脏”,芯片体积不大,但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自主制造芯片技术目前仍落后于世界,以至于国内芯片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泱泱大国,无论是科学研发还是生产制造都位列全球前沿,唯独对芯片产业手足无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20年前,有这样一位小人,为了谋取私利,不光欺骗全国人民的感情,还使中国芯片行业停滞不前13年,他就是“汉芯造假事件”的罪魁祸首——陈进。

芯片科研初得成果,神州上下一片欢呼

1991年,陈进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并于同年赴美深造。他在德州大学先后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检测,任职于IBM、摩托罗拉等多家世界知名电子企业。

2001年,陈进回到国内,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与芯片研究中心所长,负责“汉芯一号”项目。

2003年,陈进对外宣布所属团队已经成功研发出“汉芯一号”。

他声称这款芯片采用0.18微米技术,仅有指甲盖的一半大小,但内部汇聚了250万个单位元件,配备32位处理器,运算速度高达2亿次每秒。

这种水平的芯片,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登峰造极;而陈进团队仅用了16个月就将其开发,轰动一时。消息传出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迅速组织了新闻发布会,宣告“汉芯一号”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知情人士匿名举报,造假事件东窗事发

凭借“汉芯一号”,陈进摇身一变成为芯片行业的领军人物,名声大噪,被誉为“芯片之父”;此外,他还成功向国家申请了11亿元的科研经费,可谓名利双收。

正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汉芯一号”带来的喜悦中时,2016年年初,清华大学BBS论坛上的一篇名为《触目惊心的汉芯黑幕》的匿名举报帖引发人们的关注。

该帖详细地指出,“汉芯一号”其实并非陈进的研究成果,而是他委托在美国的弟弟购买的飞思卡尔芯片。陈进将进口芯片弄到手后,先是用摩托罗拉公司的源码进行了替换,后又用200号粗砂纸磨掉了原本的logo,并重新印上了“上海交大”的字样。

所谓的“汉芯一号”无非就是东拼西凑而成的组合体。此外,帖子还对陈进骗取国家经费一事进行了曝光,称其涉嫌挪用科研经费挥霍玩乐。

关于匿名举报者真实身份,至今仍无人知晓。据举报者本人透露,他也是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恰巧接触过芯片打磨一事,同时手中掌握了假芯片实体。此人害怕陈进学术造假东窗事发,到时候遭受牵连,于是干脆抢在前头揭露真相。

真相浮出水面,罪人全身而退

举报事件之后,国家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对这起造假案件进行核实。最终,在专家的多方评定下,“汉芯一号”确实是美国公司生产的芯片,表面存在明显的打磨痕迹。但是,由于“汉芯一号”合法手续齐全,导致陈进根本无法被定罪。

即便如此,上海交大依然撤销了陈进的所有荣誉和头衔,停止他的津贴补助。但这些惩罚,对他来说简直无痛无痒。

如今,陈进依然逍遥法外,拿着早年利用“汉芯一号”招摇撞骗获得的经费四处经商敛财。他在美国投资了多家芯片公司,每年都能赚得盆钵满体。

毫不夸张地说,“汉芯事件”除了损害他的名誉,对他的生活并无任何其他影响,他甚至过得比多数人都要好。这也是法律程序缺陷所带来的恶果。

国人曾引以为傲的“汉芯一号”,其实是一场荒谬绝伦的世纪骗局,让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汉芯事件”不仅体现了法律条例的漏洞,更说明了科研造假给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核心技术不是买来的,更不是偷来的,而是要造出来的。唯有秉持着良心搞科研,“中国芯”才能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