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一位难得的有能力的帝王,虽然说8岁继位成为一国之君,可是7年的傀儡皇帝生活,让他胸有大志难以舒展,这与当时的辅政大臣制度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鳌拜这个在生活当中颇为跋扈的武将,更是成为了康熙的心腹大患,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智擒鳌拜。
别人以为是小皇帝贪玩,谁知道不起眼的小人物办成了大事
鳌拜是清朝的开国功臣,曾经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军功在身让他有了狂妄的资本,于是他慢慢地不再把小皇帝康熙放在眼里。康熙也是有一个有志青年,为了能够亲政娶了索尼的孙女,可是没想到索尼这个老狐狸,没熬几年就一命呜呼!
没有了索尼的压制,鳌拜做起事情更加无所顾忌,甚至于朝堂之上已经成为了他的一言之堂。苏克萨哈看出了苗头,上书小皇帝要治鳌拜不敬之罪,可谁知鳌拜竟然逼迫着康熙杀了苏克萨哈。
一国之君竟然被自己的臣子所逼迫,这样的屈辱康熙怎么可能忍得下去?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发誓一定要把鳌拜除去。可是这件事做起来又难如上青天,宫内到处都是这个功臣的眼线,而朝堂之上的那些人,要么是鳌拜的党羽,要么害怕被牵连闭口不言,小皇帝康熙想要杀掉鳌拜只能从长计议。
康熙皇帝反其道而行之,一边麻痹鳌拜一边培养自己的势力
想要拿下鳌拜需要一群有好身手的人,鳌拜可是当时的“满清第一勇士”,更何况驰骋沙场多年的他,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够轻易打得倒的。对于拿下鳌拜的人选康熙犯了难,大内高手不能用,谁也不敢保证这些人当中没有鳌拜的眼线,稍有不慎就会走漏风声,那么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康熙皇帝想了想突然间有了主意:你鳌拜不是想要揽权吗?我就做出个纨绔的样子给你看。于是他以要布库为理由,挑选了很多可靠的勋贵人家的孩子进宫,一边假装打闹玩耍一边做着秘密的训练。
鳌拜并没有因此而起疑,反而不以为然地觉得康熙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只要有得玩儿就忘记了国家大事了,鳌拜也乐得康熙不理朝政,这样的话没有人束住他的手脚,他可以用权力满足自己的愿望。
直到1669年康熙觉得时机成熟,于是便借口把鳌拜的一些亲信走狗调出了京城,鳌拜并不知道这是针对他的阴谋,还以为只是正常的人事调动,他所不知道的是关键地方已被康熙安排上自己的亲信顶替,慢慢地已经掌控了宫内大部分的禁军。
同年6月份的一天康熙招鳌拜进宫,鳌拜自然不知道这将是他的“死期”,他得意洋洋地刚走进宫殿,就被从四面八方冲过来的小布库们拿下。
鳌拜也曾经忠心耿耿,可权力让他迷失了心智
为什么鳌拜能够成为辅政大臣,还不是因为他曾经的忠心耿耿,因为功勋卓著,当初的顺治皇帝对鳌拜非常的尊重,什么事情都愿意听一听他的意见。
对此鳌拜是感恩戴德,觉得顺治皇帝器重自己,于是做起事情来也非常地用心。可是顺治皇帝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不但成天无心于政事,在感情方面还是一个多情的种子。
本来他宠爱董鄂妃就令很多人不满,可是他更不应该把所有的朝政大事都丢给鳌拜处理。过分的放权让鳌拜滋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特别在尝到了手握大权那种一呼百应的快感之后,明明康熙皇帝已经成亲却仍然不肯还政与他。
于是原本的忠臣最后成为了奸臣,甚至于曾经的所有功勋都一笔勾销,一念之差一个家族就此覆灭,鳌拜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过败在康熙皇帝的手里鳌拜并不算冤枉,15岁的康熙皇帝就有如此缜密的心思,这可不是身为一介武夫的鳌拜能够比得了的。做帝王最重要的就是谋算人心,坐在万人之上的那个位置,要把下面每一个人的内心都看穿,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帝位长长久久。
康熙皇帝的一生做了很多大事,在位的61年里,把清朝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不光内在的管理阶层稳定,连清朝外围那些番邦国家也非常地安分守己,特别是在他平定了准格尔丹之后,就等于解决了所有的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