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洲蕞尔小邦,卢旺达族群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图西、胡图和特瓦三个种族群身份与认同。
二十世纪初以来,随着比利时殖民统治的深入,这套身份系统在职业分工、社会分层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界线越来越明显。
卢旺达国家独立后,标榜着“族群名义”的政治冲突与暴力,却成为千万卢旺达人的噩梦。
1994年4月6日晚,哈比亚利马纳总统的座机,在起飞不久就被炮火击中,机毁人亡。于是,忠于哈的总统卫队,总统党青年民兵等胡图族极端分子,与部分群众乘机对图西族群众以及亲图西族的反对派人士进行大屠杀。
至7月4日“卢旺达爱国阵线”军攻占基加利,部族仇杀历时三个月,期间至少100万人惨遭屠杀。其中,大多数是无辜的图西族人和部分温和的胡图族人。
此外,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潮涌国外,沦为难民。加上缺衣少粮、长途跋涉、瘟疫流行,十几万难民死于非命。
大屠杀过后,卢旺达全国一片凄凉萧条。据事后统计,四分之一的卢旺达儿童成了孤儿,三分之一的卢旺达家庭没有了主事的男。
全国除个别城镇外,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仅电力就损失80%以上。工厂关闭,设备被偷、被抢、被毁;技术人员被杀或逃亡,给恢复生产造成极大困难。
农田荒芜,十室九空,以种植业为生的胡图族农民大量逃亡,农村劳力短缺。商业供应瘫痪,商品匮乏,物价飞涨,抢劫、偷盗四起。
驻卢外交使团和国际机构,除一两家幸免外,其它全被洗劫。广大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此外,国库空虚,财政拮据,物品短缺。总之,战后卢经济已完全是一枚“弃子”。
当时“卢旺达爱国阵线”军夺取政权后,才结束了大屠杀。说起“爱阵”,不得不提保罗·卡加梅。卡加梅1957年10月23日生于卢旺达吉塔拉马省,出身图西贵族,其母奥斯特里亚是王后的表亲。
1987年,卡加梅与弗雷德等人在乌干达共同创建了图西族难民武装卢旺达爱国阵线,开始了与卢旺达当局的军事斗争。
大屠杀发生当年7月,卡加梅率“爱阵”军进入基加利,夺取了政权,组建了新政府。
为缓解大屠杀后的民族矛盾,卡加梅主动举荐温和胡图人领袖担任总统,自己退居二线,作为幕后掌权人开始积极推动民族和解与经济建设,卢旺达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卢旺达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和解和重建政策的基础是构建卢旺达国民身份认同。
民族团结与和解委员会的负责人对此具体说明如下:“政府决心加强国民性机制,建立一个社会,使得医疗、市场、教育和其他所有社会服务的准入都基于卢旺达国民的身份,而与胡图、图西或特瓦无关。在我们看来,老百姓选择胡图、图西或特瓦的身份认同没有问题,只要这样的认同或民族信念不会导致对他者权利的剥夺。我们的目标不是摧毁这些认同,但它们曾经被用作政治斗争的武器……我们并非告诫‘团结和解营’的参与者不能有胡图、图西或特瓦的认同,而是希望建立一个社会,保证这样的认同不会带来特权……”
2000年4月,卡加梅由议会和内阁联席会议推举为总统,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卡加梅执掌权力后,立即着手国家重建和经济恢复,通过推行市场经济、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大力吸引外资等系列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很快,卢旺达成为非洲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年均增速高达8%,人均GDP翻番,数十万人脱贫,卫生教育状况也得到显著改善。
2003年8月,卡加梅在新宪法颁布后的第一次多党民选中再次当选总统。卢旺达形成以卡加梅为绝对核心的政治体制,内政外交重大决策均由卡加梅把握,政府、议会、军队、警察、安全部队等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地方主要官员都是卡加梅的心腹。
2010年,卡加梅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2015年12月,卢旺达举行修宪公投,将总统任期从7年缩减到5年,可连任一次,并设立7年“过渡期”。2018年,卡加梅赢得98.66%的选票,再次当选卢旺达总统。
2018年,世界银行公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卢旺达仅次于毛里求斯,位列非洲第2位。
目前,该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目标是从农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和工业主导,服务业约占卢旺达所有经济活动的一半。
其中,科技创新将是促使其上升为“非洲之星”的主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