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为我国最古老的姓之一。《说文》:“姬,黄帝居姬,以水为姓。”在周朝,姬姓是周朝天子的姓。
其实,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姓所以别婚姻,区别家族;氏是统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体与分支的关系。
周武王姬发大封诸侯时,分封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五十三个诸侯国国君也都是姬姓。
《左传》曰:“凡、蒋、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
这些姬姓国分别如下:
周太王系:太伯吴国、仲雍虞国
季历系:虢仲西虢国、虢叔东虢国、姬耀岑国
周文王系:管叔鲜管国、周公旦周国、蔡叔度蔡国、郕叔武郕国、霍叔处霍国、卫康叔卫国、毛叔郑毛国、聃季载聃国、郜子郜国、雍子雍国、曹叔振铎曹国、错叔绣滕国、毕公高毕国、原公原国、酆侯酆国、郇侯郇国、叔颖赖国、羽达息国(鄎国)
周武王系:邘叔邘国、唐叔虞唐国(晋国)、应侯应国、韩侯韩国、邗叔邗国
周公旦系:伯禽鲁国、君陈周国、凡伯凡国、蒋伯龄蒋国、邢靖渊姬苴邢国、茅侯茅国、滑伯滑国、胙国、祭国
召公奭系:燕侯克燕国(战国燕国)、召幽伯召国
毕公高系:西周魏国、楷伯楷国、毕仲毕国、季孙潘国、魏国、韩国
唐叔虞系:晋国、公明贾国
其他系:黄帝后裔禺阳祝国、周成王之子单公单国、芮公芮国、周厉王子友郑国、周宣王子长父杨国、周宣王次子志宏詹国、周平王幼子精英枞国、周惠王子叔带甘国、周僖王子虎王叔国、周顷王子王季子刘国、周贞定王子揭西周国、西周威公少子根东周国、中山国、随国、耿国、焦国、荣国、甘国、樊国、巩国、密国、胡国、共国、沈国、道国、北虢国、郄国、厉国、贝国、盛国、项国、顿国、彤国、岑国、巴子国、养国、汝州国、鼓国、南虢国、隙国、骊戎、翟国
汉代:卫公国、卫满朝鲜
可见,当时姓姬的人非常多,可谓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不过,“春秋五霸”当中,只有晋和吴是姬姓。到了三家分晋,韩和魏仍然是姬姓,也就是说战国七雄里有三个姬姓,反而要比春秋时期多了一个,怎么说姬姓国到战国却所剩不多呢?
周朝灭亡后,王室后裔改姓周,而姬姓封国封邑灭亡后,王族后代多以被封之地为姓,如出现了吴、鲁、魏、胡、杨、蔡、韩、霍、蒋、郑、毛、卫、阎等姓。
姬姓族人被迫迁徙,较大的迁徙有:
周武王灭商建周初期,周公之子伯禽代其就封鲁国,伯禽带领姬姓族人从陕西西安到山东曲阜创建鲁国。
周成王期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公居东都洛邑(洛阳),部分王室姬姓族人随迁。
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西安)迁都洛邑,王室成员大多随之迁徙。
周公之子滑伯所建的滑国灭亡之后,其后裔四散。
前256年,周朝灭亡之后,王室成员变为庶民,四处逃散,散居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
前255年,西周国被秦所灭,迁周文公姬咎于悉狐聚(汝州西北),部分西周国王族随之迁徙。
前249年,鲁国灭亡之后,姬姓族人四散,隐居各地。
前249年,东周国被秦所灭,迁东周君于阳人聚(汝州西北),部分东周国王族随之迁徙。
尤其是周灭后,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被迁为家人,其后代始姓周,极大的分化了姬姓人数。
于是,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