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家庭电影曾是香港选送的,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作品,故事其实挺简单,但来的真切平实,没有刻意夸张的镜头,没有臃肿的包装,那种胜似亲情的感情,淡淡的却又让人回味。这是许鞍华导演的催泪之作,刘德华和叶德娴两位演员的表演更是让人过目难忘。值得赞扬的是该片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将当代老年人的残酷处境摆在观众的面前,一个值得思考这个社会问题。
《桃姐》好的地方在于,感人而不煽情,电影将更多镜头留给了温暖亲情的生活细节,桃姐的个性刻画很丰满,有现实感,让我想起……电影对待死别没有去刻意强调,结局没有一个预想中的情感爆发点,这让电影显得很有个性不流俗,甚至有些不够商业的感觉,很平静的一种态度。影片的题材继承了许鞍华的一贯风格,在平凡小事中体现出人的价值,导演许鞍华对整个故事控制的很好。
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不好看,源自文化差异不同,不适合大陆人的人生观。演员很好,但是桃姐的笑很假,同时摄像和编剧有点差劲,表现事情的镜头不够有张力。很多镜头都可以剪掉,各个段落缺乏承接,最后一段差点就要离场了。安迪刘想要高大全,又要揭露社会现实,还想扭捏的扒一下电影圈,结果搞得杂乱无章一塌糊涂,可惜了这个故事。
也许是想要打造感人温情的路线,可惜失败了!主人公有角色,可没有灵魂,每次关键时刻来了就欠着一股情绪就冲上去,整部片没有高,潮,甚至没有情节,更别提结局和悬念。让人觉得太平像记流水账一样,完后不知所云,甚至连一点神经都没有牵动一下,不是因为冷血不感动,而是着实没有感动的记忆片段。作为一部打温情牌的电影,真实的细节远远不够,细处不够饱满,大处不够通感。
不管你们怎么看,试问当今还有这么温情的主仆关糸吗?就如电影的英文名那样,简单人生才是生命的本色,不精彩但出彩!一个恪尽职守、无子无女、几十年如一日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生命,对现如今只为自己活的人来说,很难理解这种卑微的人生,虽然这种人生最后有了别人没有的回报,但老年的凄凉是注定的。
影片看似简单平淡,但是却处处透着浓浓的亲情,简单的生活影像趁着不简单的人格,最能打动人心与人温暖的就是简单的亲情。香港的环境、香港的情节,细腻的表演,最底层的人文关怀,那就是吸引人的东西。生活化的镜头,生活化的语言,纯朴而又平凡的亲情,画面叙述很平凡,但给人不平凡的感受,结局让我感受到,不是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老人需要关爱和陪伴。
看桃姐的时候,会想到家人的老年,自己的老年,每个人都逃不掉生命即将消失的过程。看着电影里面的老人院,会觉得心酸,人老了居然显得这么没有尊严,而桃姐作为一个佣人,却活得很有尊严。全剧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其实那个老奶奶的女儿哭她妈妈的场面。我觉得少爷一家完全是把桃姐当家人看了!那些不认可的人也许是把“家人”等同于“父母亲”了。少爷已经做得很好了,虽然最后没能陪到桃姐最后一刻,但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责怪的或否定的。
许鞍华真是记录常人琐事的一等一高手,再平淡无奇的人物,再波澜微细的小情节都能被挖掘出无限的视觉细节与情感留白。几次配乐点都抓得精到,瞬间激发情感震荡。简单生活的影像,过滤出不简单的人格,不简单的电影。整体如影换型、入木三分,因此本片斩获金马男女双佳,也是毫无问题。《桃姐》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失利,实在可惜,片子代表了华语电影缺失的人情味,朴素的电影观。
悲凉的老人院群像贯穿始终,有开展第二春的,有不领子女情的,有需白发人照顾的,有张家长李家短的,只有桃姐始终平平淡淡,简单是一种态度,主仆情看似平淡,内里充沛。既然拥有生命的代价,就是要忍受生命的局限性,最后生命归于尘土已是享尽福分。电影没有起伏的情节却能吸引人,温情感人充斥着各种生活的细节,其实影片并不是在传达主仆关系或者尊老爱幼,似乎更多的是生老病死自有规律,而且影片没有在社会问题的阴暗面多着笔墨,还是很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