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惊醒,床头的娃娃在对你笑……

作者|八月

编辑|未生

小时候我有个可以录音的洋娃娃,一直放在客厅的沙发上。

后来有一天妈妈忽然让我把娃娃给收起来,不要再放在外面了。

她说有一次晚上回来,偶然瞥见那个娃娃在对她笑,笑容很诡异……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关灯睡觉,房间漆黑一片,你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总觉得有两道目光在紧紧注视着自己,不敢睁眼看,但感觉却越来越不对劲。

思前想后,还是打开了灯,环顾房间,发现对面桌子上的玩偶正在面无表情地盯着你......

好了,看这熟悉的画风,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我们再次来到了“都市灵异系列”,话不多说,先祝大家中元节快乐吧!顺便提醒——

多图预警,胆小慎点

芭比娃娃和毛绒玩具是很多人对玩具的集体回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不是也开始觉得这些玩偶都有着说不出的诡异——

看见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然后被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但要是细讲到底是哪里害怕,可能自己都说不清楚,总之是一种不太确定但确实存在的恐惧感。

极度仿真的芭比娃娃其实是很多人的噩梦。芭比娃娃那塑胶的固定笑容,一边被很多女孩子们热捧,但另一边却被当做一种恐怖的象征。

还有一种老式洋娃娃,眨巴眨巴的大眼睛,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特别喜欢玩娃娃的眼睛,打开,闭上,打开,闭上,哎呀,眼睛不小心掉下来了,只留下了黑黢黢的窟窿,简直太童年噩梦了。

还有阴影中的阴影,噩梦中的噩梦——SD娃娃。虽然对很多人来说,SD娃娃和BJD娃娃是可遇不可求的收藏梦想,但上流君小时候可是真的被结结实实吓哭过。

虽然SD娃娃的颜值非常高,但漆黑的瞳孔,雪白的皮肤,面无表情的神态,你仔细盯着看,总觉得说不出的诡异。

除了娃娃以外,这种恐惧还会延伸到跟娃娃类似的木偶身上,总觉得木偶似笑非笑的表情非常瘆人,仿佛下一秒就能自己嘎吱嘎吱地转过头对你说话了。

又或者,纸人或者一些人形雕塑,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

其实,很多人在小时候就开始害怕娃娃了,但绝大部分时候,孩子们并不会跟同龄人表达自己对娃娃的不喜欢,怕被当做同龄中的异类。

不过恐惧娃娃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它?,叫做娃娃恐惧症。

如果看到娃娃会觉得有些不舒服,那有可能是你患上了轻度的娃娃恐惧症,而更严重的程度可能会发生眩晕、心慌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脾气狂躁或心脏暂时休克。

为什么会有娃娃恐惧症?

其实关于此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些解释说恐惧的根源是小时候对于娃娃一些不太愉快的经历,而有一些看法则认为是恐怖片的渲染加剧了这样的恐惧症状。

恐怖片中的关键元素,镜子,床底,小孩子,玩偶娃娃,浴室,荒岛……到底哪个最吓人?

其实,害怕玩偶的真不在少数。

或许是感受到了不少人对于娃娃这种人类伴侣的深层恐惧,很多电影开始更加频繁地使用起了娃娃作为恐怖电影的渲染元素。

以玩偶为恐怖题材的恐怖片中,最可怕的大概就是温子仁的《死寂》了。

玩偶在这部电影中充当了一个恐怖传说的执行者。木偶的主人被视为杀害一个男孩的凶手,被愤怒的村民割掉舌头,连同她和她表演的玩偶一起被丢进火里燃为灰烬。

但是,从那以后,消失的玩偶时常在村庄里出现,每一次出现都会有人死去,死去的人无一例外还被割掉了舌头。

电影中诡异又神秘的玩偶,比利,成为了很多观影者的噩梦。

虽然电影中共出现了100多个玩偶,但是比利的设计却最别出心裁,玻璃制成的特大号眼睛与人的眼珠无异。它脸上的表情始终如一,没有变化,但是那双眼睛却可以左右转动,鲜活得让人不寒而栗。

以玩偶作为恐怖形象的电影并不少见,比如《鬼娃回魂》系列中的鬼娃恰吉、《安娜贝尔》系列中的安娜贝尔,在电影里,它们一个被连环杀手的灵魂附身,一个被恶魔附体。

韩国电影《人形师》、日本电影《鬼娃花子》,也都是拿了玩偶充当恐怖元素。今 敏的《红辣椒》虽然不算恐怖电影,但只要玩偶娃娃一出现,配着诡异的话语,惊悚感也蹭蹭上涨。

还有,最近比较火的悬疑片《摩天大楼》看了吗?说真的,郭涛演的警察进屋,无意间发现看起来老实的小保安收藏了一屋子的玩偶娃娃,上流君真的噌一下——头皮发麻,被吓到了。

为什么玩偶娃娃成了恐怖片导演的“心头好”?

确实因为很多玩偶天然带着神秘和诡异感,高度仿真的玩偶有着人的外表和面孔,但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一成不变的,僵硬的。所以在认知中,对于玩偶的分类边界是模糊的,处在“人”与“非人”之间。

这样的认知失调造成了一种不可控的恐惧,这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恐怖谷效应”。

恐怖谷效应——

人形玩偶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反而越感觉恐惧,直至谷底,称之为恐怖谷。

但当它持续“进化”,与人的相似度继续上升时,人类的反应就会由负转正,对之滋生出同胞般的移情。

在电影里,玩偶的这种神秘与诡异感可以得到极度的放大。在很多电影里,玩偶其实本身并不是无辜的,它们成为了“最佳器皿”,真的被邪恶的灵魂附体。

这样的认知很容易加深大家对玩偶的恐惧——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玩偶也有了自己的思维。是不是想一想,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而且,玩偶娃娃本身的矛盾感,也很容易增加这种恐惧。

大部分玩偶都是可爱娃娃的样子,看起来弱小无邪,可一旦本来是安抚陪伴属性的玩偶成为了某种邪恶设定,它们的行为与外表会形成很大反差。这时候外表越与人类相似,越可以让人产生一种“似人非人“的观感,感到更加害怕。

的确,玩偶娃娃有时候让人心里毛毛的,如果你对它们的恐惧心理逐渐强烈又不知如何面对时,不如下次先不要选人形娃娃,看看可爱的毛绒动物玩具,改变你大脑这种强烈的恐惧感。

毕竟,人类对于毛绒绒的动物和它们的玩偶,从来都没有抵抗力。

顺便再提醒一句,下班回家,记得看看你的玩偶们,今晚会不会一起醒过来开狂欢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