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血缘上衍生了世袭制度,让中国古代的人们对于血缘关系看得极为重要。因此,人们开始有了族谱这种东西。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掌握他人的生死。
如果有人犯了大事,很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但如果是谋反、篡位或刺杀之类的事情的话,是有可能会被株连九族。当皇上下令株连九族的时候,犯事人的其他族人真就无路可逃么?
株连九族的起源及发展
族刑起源于战争,在上古时代的各个家族的混战中,战败的一方往往会受到全族集体受罚。根据《尚书》上面的记载,夏启和商汤在出征之前,在其训词中威胁部下,如果上战场之后不听军令,将会将其连同子嗣一起处死。这是族刑最早的记载。
秦朝之后,族刑被列入到了法典。在往后的历朝历代中,族刑也被一直沿用,衍生出了“诛九族”“灭十族”的刑罚。
株连九族就是一个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死罪。
在汉朝以后,株连九族的罪行仍然一直在沿用,但是这个时候的株连九族的刑罚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的株连九族只对于直系亲属,对于其他亲戚的话,会选择流放、充军等。
如何会被诛九族?
一般会被株连九族的人都是对皇上有谋逆之心的,皇上无法忍受任何人觊觎自己的位置。因此,这个人的下场是非杀不可的。皇上也是一个心狠的人,他知道被杀人的亲人肯定会无法承受,而被杀人的亲属或者子嗣可能会找皇上进行复仇,这对自己的人生安全是很大的威胁,自己可能会生活的不安。所以,这个时候,皇上会进行“株连九族”的惩罚,忏除后患。
历史记载中真正被株连九族的人也没有几个。流传下来比较厉害的是明朝的方孝孺。在明朝时期,朱棣以清君侧之由谋权篡位,朱棣将朱允炆赶下皇位,命令大学士方孝孺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是前朝忠臣,不想给朱棣草拟,写了四个字“燕贼篡位”,朱棣很愤怒。打算处死方孝孺。方孝孺并不害怕。反而说:别整灭九族的吓唬人,有本事来一个灭十族。这彻底激怒了朱棣,朱棣满足了方孝孺的愿望,灭了他十族。最后,还砍杀了方孝孺的门生。
株连九族,为何没人跑?
没有时间来逃
一个家族要被灭除九族,这个消息只有皇上自己知道。该类消息是早就通知兵部的。当皇帝在主殿上宣判罪犯的罪行的罪刑时,兵部此时早就赶往罪犯及其家属、亲戚的居住地。当时护送圣旨是靠人和马来传信的,罪犯的族人根本不知道圣旨中的内容,圣旨到达的时候,族人已经被围在家中,只能被逮捕,完全没有时间来逃。
没有地方可逃
如果犯事人的其他亲属真的提前知道了株连九族的消息,打算偷偷逃跑,这也是完全不现实的。
身份证这个东西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古代的时候,它是以不同的模样存在的。古代的人有朝廷颁发的路引,出家人也有证明自己的“度牒”。如果想要出城的话,就必须出示路引,路引是需要到官府那边进行批示盖章的。官府是知道株连九族的亲属名单的,这无异于自投罗网。
如果自己真的逃出了城,这也不是安全的。人总是需要生活的,需要吃饭的。当你去附近的某村某街的话,街中可能张贴着你的头像,当有人发现不举报的话,这是非常严重的,整个村将会被连坐。连坐的惩罚可轻可重,轻者罚款后坐牢几日,重则全村发配充军,充军基本都是派往最前线战场,九死一生。这种赌命的事,真的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逃出来的人日后的生活,面临的可能是深山老林的生活。原先无忧无虑的生活到现在吃饭发愁的生活,也会让人崩溃,走向死亡。
如果逃跑被抓到,迎接的会是更残忍的酷刑,将是生不如死的折磨。
侥幸心理作祟
大多数的人可能会存在一些侥幸心理。随着历史的发展,统治者慢慢觉得株连九族太过苛刻并且容易引起民愤。东晋时期曾规定妇女可以不受到牵连;唐朝有类似的举措,十四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以免于死亡之难,之后有的朝代也沿袭了此次规定。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大多幸存下来的人,会被充军或充奴。因此有的人会想到此事应该与自己无关,而选择放弃逃跑,但难逃一死,被逮捕。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里显现的淋漓尽致。诏令下,人们不是不逃,是无处可逃,是逃无期限,是无法看到逃的希望,无法真正放弃当下的锦衣玉食,无法选择未来的温饱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