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钉”是什么钉
打开文本图片集
“眼中钉”是什么钉?它并非指真正意义上的钉,譬如铁钉、钢钉、竹钉等,而是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你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据《新五代史》记载:北宋年间,宰相丁谓和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当时老宰相寇準尚在朝中,丁谓深知寇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他拿住把柄,就千方百计地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寇準被排挤出了京城。不久,坊间出现了一首民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歌谣中的“丁”,指的就是丁谓。于是,“眼中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后来,“眼中丁”变成了“眼中钉”。
还有一种说法。五代后唐时期,赵在礼在宋州做官。他当官的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攫取老百姓的钱财。为此,他立了很多名目:进出城要交城门税,每家每户要交人头税,买米要交米税……如果谁不交,就会被抓进监牢。这样一来,老百姓一年到头辛苦挣钱,绝大部分都进了赵在礼的腰包,日子因此过得十分艰难。他们非常痛恨赵在礼,把他比作眼睛里的钉子,气愤地说:“早拔出来早好!”
后来,东窗事发,赵在礼因为贪赃枉法,被朝廷罢免。宋州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互相转告庆祝,兴高采烈地说:“这下好了,拔去了眼中钉,我们终于有好日子过了!”可没隔多久,赵在礼复职了,而且重新回到宋州做官。当他知道当地老百姓把自己称为“眼中钉”后,大为恼火,为了报复,便故意设置了一個收钱的名目——拔钉钱,每年每人要交一千钱。老百姓更加痛恨这个“眼中钉”了。以后,“眼中钉”这个词便传了下来,人们常用它来形容自己最痛恨、最仇视的人。
作者:增昭安
来源:文史博览?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