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似乎有一个永远难以回避的情节,那就是黑帮情节,你说是江湖,也可。
精致塑造下的浮世绘
电影《黑社会》讲述了一个传统帮派在换届的期间选举话事人的故事,电影中两位候选人阿乐和大D有着截然相反的行事作风,大D为人狂妄自大,阿乐则深沉内敛。
外表如同暴发户一样的大D,老大的范十足,为人行事狂妄自大,过度自负,好胜心强。甚至被警察抓了也不带头套。社团不选他,就公然的采用暴力手段进行威胁报复,外表上看上去是一个凶恶的狠角色。
而同为候选人的阿乐却是一副谦虚和善的面孔,甚至抛开他的黑社会身份,就俨然化身成一个市井的普通市民,朴实无华,和蔼可亲。
杜琪峰特意安排的这两个场景的对比让观众对两个人的个人特点有了很初步直观的了解。
其实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对阿乐这个人物的塑造,整部电影前半部分几乎都在把阿乐塑造成一个谦逊踏实的大哥形象,但是也不难看出导演的一步步铺垫:
One:选举成功后首次漏出难以抑制的喜悦,与之前的稳重形象稍有变化
Two:在拿到龙头棍这一刻的这个笑容我给满分,充分揭露出了阿乐的虚伪,看似淡定,但喜悦之情已经难以控制,使得他笑得甚至有些扭曲,有些尴尬。
Three:这是影片第90分钟37秒阿乐在拉掉鱼嘴中鱼钩时的表情,也是阿乐彻底揭开自己真面目的最后一次笑容,摘掉鱼钩之后,他就不声不响的干掉了大D。
通过这样的节奏控制,导演近乎完美的完成了对阿乐这个角色从表面到内心世界的揭露。
到此为止,阿乐这个角色其实已经很完美,典型的腹黑式政客。但是导演的野心不止这样,然后就出现了T哥认为在整个影视中都可以入选为殿堂级的结尾处理。
“回家”这句台词作为这部电影的在台词意义上的结尾,实在不能够在震撼了。“回家”这样一句在温馨不过的话,在这里像锋利的剃刀一样彻底挂掉了阿乐人性中残留的最后一丝温暖,也将这种冷暴力彻底扩大到了一种杀人诛心的境界。
其实整部电影在台词上还有许多亮点,例如从警察口中说出的:“黑社会也搞民主?搞什么不好,搞小圈子选举。”这句台词在大陆版中被修改了,其实这句台词就是在说:所谓的“民主”有多少水分?
还有邓叔在与警官谈判时说的:“和联胜有五万人,加上其他帮派有几十万人,没规矩就是没秩序,看看全香港的监狱是否收容得下,我十二岁就进了黑社会,洗不了底,有些事情是要讲原则。” 这句台词一语道破了黑社会对于一个社会起到怎样的作用,黑社会作为整个社会这一大环境之下的诞生物,具有其必然存在的意义,黑社会其实给全社会最底层的人提供了具有秩序的生存方式。
《黑社会》无疑是杜琪峰最具大师风范的一部作品,也是杜琪峰唯一的一部史诗级艺术巨制。电影保留了银河映像主题上的黑色气质,却似乎是一部最不像杜琪峰电影的杜琪峰电影。
这部电影中杜琪峰式的镜头语言其实并没有缺失,例如抢夺龙头棍等场景还是很能体现杜式语言的,但它却不如在《枪火》《PTU》等作品中看到的那样纯粹。杜琪峰说他想讲个好故事,于是有了这部并不在依赖杜式站位的《黑社会》。
杜氏站桩的集大成者
杜式站位:杜琪峰最擅长用人物站位拉开整个场景的层次感,与戏剧情节相结合制造出静中有动的秩序美。
杜琪峰确实讲了一个好故事,《黑社会》无疑是杜琪峰最具内容性的电影,杜琪峰似乎借这部电影对所有的影迷进行了一次解答:我的电影到底要说些什么。
杜琪峰一直是一个专注于艺术的类型片导演。黑社会到底是什么?这似乎是他的电影一直以来要解答的问题。
但他以往的作品似乎总被他所依赖的镜头语言填得太满,从而使得他的电影一贯性的缺乏文本上的内容。其实,杜式电影中的黑社会其实更像是“武侠”在于香港都市语境下的一种变体。
在拍摄《黑社会》之前,他就曾说过要拍一个表达历史与传统的电影。《黑社会》成功的表达了这一方面的涵义,然后我们终于知道杜琪峰其实一直在借“黑社会”这一社会群体表达中国人的一部分历史与传统——人情政治。
影片开头近乎一分钟的帮规BGM无疑是经典的影片开头——
黑社会在香港作为一种政治性很强的社会团体,其实保留了最多中国传统的人情文化。在大陆,许多老人会讲:要学做事,先学做人。这里的“做人”指的就是人情文化,西方学者们一直认为中国的哲学其实就是一种人情哲学,杜琪峰的电影其实一直在表达的就是这些内容,香港在英国殖民时期被严重的西方化了,黑社会团体却作为社会底层保留了最多的中国传统价值观,黑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也似乎更像是“武侠”,既要有规矩,又要通情达理,讲究“忠” “义”二字。
有趣的节奏游戏
《枪火》中的几个社团成员在正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正当职业:理发师,酒吧老板,酒店招待等,而当社团需要他们时,他们就会变身成专业的黑帮成员。
杜琪峰的暴力美学是在稳定之中寻求强迫性的破坏,是趋于绝对冷静的冷暴力
杜琪峰的“黑社会”至少表达了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层:黑帮制度。 第二层:政治隐喻 。第三层:传统人情文化。
如同《枪火》中黄秋生所扮演的阿鬼,无论是他偷偷帮助阿来扫清生意上的“障碍”,还是电影结尾他如何巧妙地让Mike“消失”,讲述的都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须得修炼才能让人敬佩,在社团中获得地位。
杜琪峰的“黑社会”不禁让我们思考,当下普世价值观中的“黑社会”到底有没有那么不堪?黑社会中的价值观与现代化的价值观的对立在某种层面上是否也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某种对立呢?
- END -
微信搜索关注:剧透社(Jutou321)
每天牛逼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