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日,湖南安仁縣文物工作者在该县永乐江镇红溪村陈家老屋中,发现了4块罕见的清朝嘉庆皇帝圣旨阴刻石碑。
经仔细辨认,4块圣旨石碑上的落款均为嘉庆九年(1804)十二月,用青石制作而成,四周刻有盘龙的祥云浮雕,中间字体为阴刻楷体。每块石碑长约1.5米,宽0.5米,厚0.2米。4块石碑碑体规格一样,碑文皆按古时行文格式竖排。其主要内容为嘉庆皇帝表彰乡贤陈氏家族赈灾捐款的敕封。
安仁于北宋时965年设县,县名取自《论语》“仁者安仁”,以“仁义”置县,世代相传。“仁”左边是一个站立的人,代表的是正直、无私的品格,是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仁”右边的“二”代表天、地,意思是人要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世,即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
传统文化中的“仁”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着这里的人们,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在这里成长并将“仁”文化发扬光大。据《安仁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安仁旱灾、蝗灾、水灾、瘟疫频发,庄稼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十室九空,不少灾民拖家带口流落他乡,以乞讨为生。周围山上可吃的树叶吃光了,田野里可吃的野草吃光了,有人挖观音土(一种白色黏土)吃,吃进肚子里又屙不出,不少吃了观音土的灾民被活活胀死。红溪村乡贤陈广信见此情景,召开家庭会议,决定倾家所有,赈济乡民。他请人在自家门前搭建粥棚,棚内立三口大锅,每日安排家中佣人舂米煮粥,并广而告之,免费施粥,请灾民依时领粥。一直坚持了七七四十九天。
不仅如此,春天,陈广信对雇户免费发放稻谷种子,秋天收租谷时减半交纳。人们为此奔走相告,称红溪出了个大善人。此事传到知县耳中。知县派人实地察看多日后,上书嘉庆皇帝,请求表彰。
嘉庆皇帝御览安仁知县上呈奏折,龙颜大悦,着人拟旨,当即令钦差大臣赶赴安仁表彰懿行。
圣旨中,陈广信被敕封为州同(清代知州的佐官,从六品),其母欧阳氏敕封为淑德夫人,一起受敕封的还有其父和夫人。4块石碑抬头文字均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日”。“奉”字一行,“天”字顶格,“皇帝”在“天”之下一格。落款均为“嘉庆九年十二月十三日敕命之宝”。格式、表述十分严谨,但各碑内容不同。其中陈广信之母的碑体保存完好,其余虽历经风雨侵蚀已断裂残缺,但字迹依稀可见。
作者:李成秋
来源:文史博览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