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四年时间的市场沉淀,滴滴出行全球日订单量翻了5倍。
滴滴出行官方宣布,8月25日七夕当天滴滴出行包括网约车、顺风车、出租车、单车和代驾业务在内的全球日订单量首次突破5000万大关。
市场环境变化的原因,今年一季度互联网出行市场的活跃度明显降低,滴滴出行也深受影响。数据调研公司Trustdata公布的2020年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报告中,1月份滴滴出行MAU(月活跃用户)月环比为-11.04%,2月MAU月环比为-28.34%。从MAU月环比的持续负增长到订单量实现5000万的突破。这背后便是滴滴出行CEO程维口中所言及的"出行数据增长反映出消费恢复和经济复苏。"
四年前,滴滴也曾宣布过一次日订单量数据。2016年,滴滴出行全平台(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整体完成日订单首次突破1000万。四年时间翻5倍,这是一组很漂亮的数字。但是在滴滴出行过往的四年里,其所面对的发展阻碍远远不只是上述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网约车新政趋严,互联网出行市场扑朔迷离
2016年,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并实施,自此以滴滴出行为首的中国网约车市场开始遭遇大清洗,整个互联网出行市场变得扑朔迷离。钛媒体称,在市场层面网约车新政实施后一年的效果极为明显,综合相关数据,各大网约车平台的活跃用户明显减少。
极光大数据iAPP监测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10月,滴滴的平均DAU(日活跃用户)为1545万,到了2017年8月平均DAU仅为1194万。彼时的"京人京车"、"沪人沪车"网约车新政给滴滴平台上C2C模式的网约车司机数量和订单量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恶性事件"频发,滴滴声誉急转直下,顺风车业务下线
滴滴出行相关"恶性事件"的细节经过就不做赘述了。相关事件发生后,滴滴迎来至暗时刻,品牌声誉急转直下。滴滴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
尽管业务量占比不足5%,但滴滴出行是不愿放弃顺风车业务的。第三方研究机构Trustdata发布的报告中,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滴滴顺风车占到顺风车市场份额的69%,已成行业领跑者。规模经济效应起作用后,拼车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那么滴滴出行将更有优势,也会拿下更多份额。但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后,其由规模经济效应所带来的优势也就没了。同时也给了竞争对手以机会。
"反滴滴联盟"队伍里有旧人勒马,也有新人扬蹄
滴滴从来都不缺乏竞争对手。
在经历完网约车补贴大战、合并Uber中国后,举目环视四海八荒,滴滴似乎已然没了竞争对手。但一个恍惚之间,彼时的共享单车玩家意图从滴滴"口中夺食"。
失去资本热捧的共享单车市场迅速冷却后,摩拜单车、哈啰单车进行了一系列"造血自救",在收购重组、品牌升级后,共享单车品牌做起了网约车服务。此外,美团、高德入场,网约车市场重组竞赛第二个回合开启。
踏过这些发展阻碍,滴滴出行定下了更高的战略目标。今年4月份,滴滴为未来3年确立了名为"0188"的战略目标。
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0;
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
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
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滴滴出行这个名为"0188"的战略目标有对于过往的总结,更多的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日订单量1000万到5000万的突破,滴滴用了四年时间。在此基础上,滴滴想要用三年时间使其再翻一倍。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发展进程中,滴滴做出了冷静的分析、正确的抉择、同时也停了停脚步做了适当修整。2016年网约车新政落地之际,滴滴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海外布局来保持自身竞争优势;"恶性事件"频发时,"痛砍"重点业务线,在内部重新审视、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在旧人勒马、新人扬蹄的网约车市场竞争中,滴滴也是积极应对。或许这就是滴滴能持续保持增长的原因吧。
文 丨李民民丨大叔丨 科技发烧友丨撰稿人 丨 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