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夫子,李白唯一不说崇拜,至少欣赏的人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的五律,《赠孟浩然》……

若说有人,能得素以恃才傲物著称,似乎从没看得起谁,诗仙李白的青眼,尤其同时代人,显然,孟浩然算得上首选。那么究竟,孟浩然身上的什么品质,打动了聛睨一切的李白呢?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间,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隐居鹿门山。

开元初年,孟浩然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的同时,干谒公卿名流,期盼得到进身之机。其间,多次献诗宰相张悦,希望后者能够启用,当然最好,直接向皇帝推荐自己。

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跟随唐玄宗的脚步,前往洛阳求仕,滞留三年,却未能如愿。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赶赴长安,转而试图通过科举途径入仕。然而事与愿违,第二年,开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科举落第。其后留在长安,四处献赋以求赏识,因诗名动公卿……

正是这段时间,孟浩然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一次机会,然而他却错过,或者更加直言不讳地说,被他搞砸了。

某次,张说邀请孟浩然来家做客,正谈到尽兴处,外面禀告,唐玄宗来了,孟浩然听说圣驾降临,吓得躲到床底下。唐玄宗发觉床下有人,问张说怎么意思,张说不敢隐瞒:是孟浩然。

唐玄宗倒是听说过他的大名,知道孟浩然会作诗,说那你就当场赋诗一首,朕听听,若真是可用之人,绝不埋没你就是了。孟浩然可能是太紧张了,稀里糊涂,念了一首带有归隐色彩的诗作。

尤其其中“不才明主弃”一句,唐玄宗听后,十分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你找朕,是想当官对吧,既然想当官,就别说那些没用的。再说什么叫“明主弃”?朕什么时候抛弃过你,咱们这才第一次见面对吧?你这种行为,不是污蔑朕又是什么,居心何在?

别让我再看见你,永远有多远,你就给朕滚多远……

就这样,孟浩然错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好,可能也是唯一一次进入仕途的机会。

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漫游各地。五年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不甘心失败的他,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未能如愿,返回老家襄阳。

这之后,对于仕途,孟浩然算是基本死心了。其间,除了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时,短暂招致幕府外,基本就是纵情山水。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二人相见甚欢。这之前,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原本已经治得差不多了,老友忽至,喝了不少酒,关键是吃了一些水产,导致痼疾发作……

显然,李白看重孟浩然,一来,当然是他的文学才华。

二来,二人无论性情,还是人生经历,都非常接近,既渴望成功,又十分任性,导致空有一身抱负、满腹才学,始终郁郁不得志。惺惺相惜,自然也就不令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