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的安全性是群体的优势之一。在周围同伴的掩护下,个体可以降低自己的警惕性,平静地从事觅食等其它活动。群体的安全规则并不仅仅是聚在一起,在很多情况下,通讯也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中的危险信号是显而易见的,动物会通过各种方式警示危险,例如尖叫、大叫。现在,你能举出几个确认安全信号的例子吗?判断危险已经过去,对个体调整其防御行为、恢复其它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这项任务更具挑战性的原因是,其实它是个欺骗性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社会性的安全提示信号被确认过。
《自然通讯》近日发布的论文显示,研究人员在果蝇中发现了首个社会安全信号。这标志着人类对社会通讯运作机制的理解进入了新阶段。
葡萄牙尚帕利莫未知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Marta Moita说:“当提到涉及危险的社会通讯时,人们通常会想到警报。但我们感兴趣的是另一种类型的信号,即防御行为本身的表现。”
僵住、攻击和逃跑是三种常见的防御反应。当逃跑无望时,保持禁止不动避免被发现是最好的回应方式。Moita指出:“僵住可能会将危险转移给他人,却是一种更安全的方式。此外,僵住可能会成为一个公众信号,能被周围任何物种的个体利用。”
Moita等证实,果蝇在面对不可避免的威胁时会僵住。这一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如果周围有其他个体,这种行为会因此改变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论文第一作者Clara Ferreira进行了系统实验。Ferreira说:“许多视觉动物(包括人类)在模拟碰撞刺激下,会做出防御性反应。如果它们选择了僵住,那么通常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动不动,即使威胁已经消失。”
研究结果表明,群体数量很重要。“所有的群体(从2只到10只),保持不动的时间都比单个果蝇短。我们惊讶地发现了群体大小对果蝇行为的复杂影响。”Ferreira说。当个体数量大于等于6只,威胁出现时果蝇会短暂地僵住,威胁消失后,它们又重新开始活动。而个体数量小于6只的群体,果蝇对威胁的反应模式与单个个体更加相似。
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当有其它个体在场时,果蝇会改变它们的防御反应。这个新奇的结果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果蝇会对什么样的社会线索做出反应?为了找到答案,Ferreira和Moita仔细分析了他们之前的结果,并使用瞎果蝇和可操控的磁性“假果蝇”进行了额外的实验。
实验结果让研究人员大吃一惊:如果其它个体开始移动,果蝇更有可能解除僵住状态。Ferreira指出:“这意味着果蝇把恢复动作为安全的社会信号!”Moita补充道:“这是首次在动物中发现了社会安全信号,并明确了该社会信号是个体的移动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信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动作突然停止意味着危险,而动作的恢复意味着安全。”
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探索这种行为的神经基础。Ferreira说:“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发现了一组视觉神经元,它们对于将他人的运动感知为一种安全信号至关重要。我们计划继续研究相关的神经回路。”Moita总结说:“我们正在研究的,是一种几乎涵盖所有动物生命的基本行为。我们相信,该工作可以为理解其他动物的保护机制奠定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